一桥融三地共赢同发展 税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

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岳瑞轩
2018-10-23 20:18
摘要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珠海新时代的“命运工程”。

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香港、珠海、澳门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广东在促进粤港澳共赢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税收对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企业创新转型、实现三地共赢同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中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明确大湾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座桥改变一座城,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珠海新时代的“命运工程”。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三地接线,工程难度大、也汇集了众多建设企业。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主体项目工程承建单位共有56个,从事建筑服务单位的一级总承包商有36个,管辖总承包合同79个,分包合同多达80个,涉及的企业较多。

营改增政策出台后,港珠澳大桥项目组下属60家报验户在税务部门举办建筑业报验户专场宣讲会上格外焦虑,担心没把税收政策弄明白,会拖累整个项目进度。

珠海税务人员先后9次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和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局开展宣讲会。针对建筑业营改增的主要政策、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存在的总包分包工程如何开具发票等报验户关心的税收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讲解。

不仅送政策,税务部门还在办税大厅为港珠澳大桥主体项目纳税人开辟了办税绿色通道,提供专人专道“一条龙”服务,确保主体项目纳税人涉税事项随到随办,有效提高了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涉税事项的服务质效。

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大,预制构件过程的税务处理,关系着资金的流转速度与建设进度。珠海税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多次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沉管隧道及沉管预制厂实地察看,认真分析政策适用性和企业建设运营模式,辅导企业用好用足现行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宣贯,建设企业减少增值税税收负担1.1亿多元。

大桥改变了珠海的命运,同时税制改革下的珠海也全速推进大桥工程的建设与进度,肩负起三地的梦想与期待,掀开新时代的篇章。

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大、周期长,从方案设计、设计勘探到工程施工、监理、验收等超过8年,总体预算达1300亿元。税务部门成立港珠澳大桥专业管理服务小组,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加强与财政、招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的服务工作,在政策变化时期帮助其加强纳税筹划的能力。

作为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点,横琴自贸区是税收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热土,税务部门对接港澳需求、创新管理服务。横琴税务部门首创纳税便利化指数体系,对标国际对纳税人办税体验进行量化评价并持续改善, 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为港澳企业提供“一条龙”导办服务等。据统计,企业所得税15%税率优惠自实施起已经为港澳企业减税超过2.7亿元,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粤港澳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三年,横琴共吸引港澳企业2434家,其中澳资企业1258家,港资企业1176家。在横琴落户的港澳企业共缴纳税收36.1亿元。“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优惠政策从2013年至今已经给予在横琴工作的香港、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费差额补贴达676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和管理工作,2017年以来,广东税务部门共为符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条件的香港企业减免税款近35亿元,为澳门企业减免税款近一千五百万元。同时,广东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税收政策咨询服务,探索创建跨境维权机制,拓宽涉税纠纷维权途径,解决企业实际税收问题。此外,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跨境纳税人,税务部门还积极开展税收宣传,对赴港澳“走出去”企业分国别、分行业进行数据采集、筛选、共享和应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动态跟踪服务、政策效应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等,为大湾区内跨境投资、经营企业做好税收信息化服务保障。

今年1月,珠海在全省率先推行“一厅通办”,纳税人可在全市24个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登记、税务认定、申报纳税、优惠办理、社保费征收和其他涉税费等综合业务,进一步打造便捷优质的纳税服务。特别是今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珠海税务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各项税收服务创新举措,着力打造优质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处长刘丽介绍,为确保粤港澳税收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在此次税务机构改革中,大湾区内市级税务部门基本都配置了国际税收管理部门,专职开展税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以专业高效的服务推进跨境税收管理与服务创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和粤澳合作深化,帮助粤企借力大湾区平台,发挥港澳与全球接轨融汇的“支点”作用,辐射港澳、走向世界。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袁红兵表示,从统计数据看,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实现税收达2.25万亿元,大湾区在经济总量、运输能力、金融产业、土地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经济综合实力已能比肩国际一流湾区。同时,湾区中的11个城市间产业分工比较协同,产业链条完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合作的推进,城市间错位发展、互利共赢,有望形成全方位、系统化、嵌入式的城际产业链,有效提升湾区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实力,这些都将进一步夯实全省经济税收增长的基础。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岳瑞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