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广府粤曲、粤剧,石岩客家山歌,沙头角沙栏吓吴氏鱼灯舞,南澳渔民娶亲舞、盐田的疍家人婚俗、麒麟舞……本周开始,深圳市民将在家门口欣赏到深圳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读特记者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获悉,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简称“非遗周”)将于10月18日晚在大鹏所城启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将在全市各区(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演艺、论坛、比赛等活动,集中宣传和展示深圳近年来非遗保护成果,展示深圳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
鱼灯舞
作为深圳首次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面集中展示活动,首届非遗周由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各区(新区)宣传部、区文体局等单位协办与承办。活动包括有“演”“展”“讲”“赛”四类活动40多项,既有非遗项目动态和静态的展示,也有非遗体验展演进校园、非遗作品创作大赛、非遗高峰论坛等多种活动,内容丰富、种类全面、地域特色突出。
醒狮舞
同时,为加深深圳市与对口支援地区的非遗交流,市文体旅游局还邀请了深圳市对口支援的贵州、四川甘孜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来深展演展示。其中,贵州带来了锦鸡舞、踩鼓舞、古瓢舞、木偶戏、苗族板凳舞、芦笙舞等非遗节目,四川甘孜将展示白玉藏族唐卡、乡城藏族唐卡、道孚藏族唐卡等特色项目。
舞麒麟
据了解,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成绩斐然,形成了兼容开放、富于层次的特色。自2008年以来,深圳先后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64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8项,市级24项,区级105项)。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53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0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01人)。
附1:首届深圳非遗周活动安排总表
附2:贵州、四川甘孜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时间表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