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后,我们的生活美育进行得如何?
晶报记者 段凤英
2021-05-06 20:56

近日,清华大学的校庆舞蹈在网上掀起热议,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美感的讨论。一百多年前,蔡元培提出“美育救国”“以美育代宗教”,此时的“美育”已经迥然有别于传统美育,现代的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时至今日,我们在时代变迁中构建新的审美标准,也一次次因为审美不一掀起新的讨论热潮。现代社会的美育进行得如何?我们的审美提高了吗?怎样在文化传承中提升审美?

▲论坛现场

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在举行的展览“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关于美育的启蒙。在5月1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设计互联总监赵蓉、影视纪录片制作人邓康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蔡仕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博、上海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馆长杨培明、深圳市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与创意总监韩湛宁等文化学者、专家就展览的主题,展开关于美的讨论。

杭间在“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展览序言中就提到,从某种角度说,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救国”并没有过时,也不是危言耸听,吴冠中先生曾批评过的“美盲”其实不仅仅是审美形式的缺乏,而折射出的是民族整体素养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缺失事关我们的创造力。他认为,一百年前先贤们所强调的从新的生活美育的角度,将中国引入到现代的社会、思想、体制,在当年是有极大的启蒙作用,这样的启蒙永远不会过时。而我们的生活美育可以通过审美的形式,通过美术、音乐去陶冶。生活的启蒙就是设计的启蒙,设计的启蒙就是生活的启蒙,而这就是设计的价值所在。琐碎生活里的小物件也好,一座城市里的地标建筑也罢,处处是需要创意的设计,因此,在杭间看来,美育对于深圳这样一座年轻的设计之城来说意义特别,而他也寄希望于深圳通过生活设计的发展和改善,春风化雨,从深圳再把这个“雨”下到全国来。

赵蓉则表示,回顾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美育思想,既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启蒙相关,也与中国的公共美术馆和博物院的诞生有关。回看当时的美育和设计,传递了当时思想家、教育家们的人生和理想,让当下的我们与百年前的这些伟大心灵重新连接,希望借此抵制今日生活的平庸、过量和盲目。

民族审美的提升建立在个人审美品味的达标上,那么,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下,我们如何提升审美呢?宋协伟认为,美育的发展在本质上还是要从保护和研究历史文化上着手,重视个人对审美的追求和导向,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要更重视对美的追求,另外,科技也是影响美育的一大因素,如今我们常提到科技美学或者科技艺术等,美育的发展离不开日新月异的科技。对此,蔡仕伟表示,美的启蒙一定是从小开始,从教育开始,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潮流,但经典的美永不过时。如今我们在技术的迭代升级中培养新的审美趣味和方式,也在回望历史中对古物念念不忘。不管是当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时髦小姐姐们身着汉服、旗袍,还是人人竞相打卡的各地网红地标建筑,美,依然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而我们的设计师、艺术家、文化学者、专家等要意识到在美育过程中所身负的责任,积极通过大众媒介生产、培育美的文化产物,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