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市民认为疼痛是一种症状,或是生病的附属品,病好了痛就没了,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区!
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蔚蓝丝带在飘动”疼痛患教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举行。王绿化院长在致辞中表示,疼痛是人类最早的感受之一,尤其对肿瘤患者而言,手术、放疗和化疗都可能产生这种不愉快的感受,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普及,有了疼痛不要“忍”,而是要大胆和医护人员说出来,医患合力对疼痛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
全市首开癌痛门诊
不用忍,疼痛本身就是疾病
“慢性疼痛已经成为一种疾病,尤其是肿瘤患者,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饮食,还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对肿瘤的康复也不利。”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副院长孙莉教授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三名”团队带头人,她介绍说,许多肿瘤患者认为疼痛是正常的,这是癌痛最常见的误区,现在的治疗理念是,只要有疼痛就要告诉医生,早期疼痛应及时治疗,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孙莉教授告诉记者,肿瘤和其他疾病不同,它是不断的发生、发展的,疼痛会始终伴随,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手术、放疗、化疗等都会引起疼痛,因此一定不要忍。针对这些疼痛,目前该院在全市首开癌痛门诊,除了口服药物治疗,还有微创、注射等多种方式来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痛的“三个误区”
担心药物成瘾忍痛是不对的
疼痛已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对于患者担心长期吃药会导致药物成瘾的问题,孙莉教授表示,这也是一种用药误区,癌痛患者长期服药不会成瘾,但可能会产生药物不耐受的情况,这时就要调整用药或者采取联合用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护理部主任路虹介绍,在临床上,肿瘤患者对疼痛主要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认为疼痛是正常的感受,只要医护人员不问,他们就忍着;二是担心吃止痛药会成瘾,害怕长期服用用量会越来越大;三是不能正常服用止痛药,什么时候疼什么时候吃,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较差。
“我们把轻度的止疼药比作啤酒,中度的比作红酒,重度的比作白酒,随着患者疼痛的增长,药物进行阶梯式的调整,要定时定量的服用,才能更好的缓解疼痛。”路虹主任指出,有的患者担心止疼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实际上,医护人员目前已经在治疗中增加了预防不良反应的药物,结合运动及合理饮食,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出院也管您
组建全市首个疼痛护理团队
据了解,对于癌症病人来说,随着肿瘤的发展,癌痛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
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护理部在深圳率先成立了疼痛护理专科小组,在各个专科都设有疼痛护士,由手术室的专科护士、麻醉镇痛护士、肿瘤专科护士、临床疼痛护士、门诊疼痛护士和介入疼痛护士等组成一个多学科的护理团队,和医疗团队共同配合,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全方位的全程管理,打造无痛的治疗过程。
“现在我们提倡舒适治疗,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从患者发病入院到整个治疗过程,我们会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分级,要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等,然后对症实施精准的治疗,减少或消灭疼痛。”路虹表示,疼痛护理贯穿门诊、住院及家庭,患者出院后,医院还会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在家的服药情况,对疼痛实施连续的追踪。
编辑 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