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记者在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局获悉,深圳首个为野生动物无障碍穿越公路的生态廊道项目,将在大鹏新区南澳开工建设。该项目选址在南澳北部七娘山与排牙山之间,在坪西路上方以上跨式混凝土箱梁结构连接两个山体区域生态断点,为野生动物在区域间穿行创造条件,避免和减少动物穿越道路造成伤亡。
记者了解到,新区城管局于今年5月,委托专业公司开展《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组对大鹏半岛山区和主要道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在大鹏山地区域安装了24台生物多样性红外触发监测仪,共记录有效照片327张,有效视频81段。记录野生动15种,其中猪獾是首次在深圳发现。另外14种动物中,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2种,有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种,有“三有”保护动物9种。
同时,项目组对大鹏半岛5条公路上的野生动物死亡情况做了9次调查,共记录383起道路致死事件,致死物种超过40种。其中两栖动物12种281只,爬行动物21种85条,鸟类3种3只,兽类4种14只。
据新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根据《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新区初步确定了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包括恢复具有连接作用的栖息地2块、建设上跨式或路面通道7条、下穿式通道2处、设置阻隔栏、减速带和警示牌若干。其中,以豹猫为主要对象的生态廊道已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将由新区建设局开工建设。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以豹猫等野生动物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豹猫的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选址在南澳北部的排牙山-七娘山山隘之间,以上跨式混凝土箱梁结构,在坪西路上方建设一条连接两个山体区域生态断点的生态廊道。廊道跨度60米,宽50米,桥下净空6.5米。生态廊桥采用隔音、遮光、减震措施营造自然微地形,建立自然生态的动物通行环境。廊道两端设扇状引导墙,对野生动物起到隔离、引导和汇聚作用。新区还将围绕生态廊道,配套开展生境营造、林相改造、湿地区域生态修复、道路改造、海绵城市、水土保持、标识系统建设和科研监测。
【读特新闻+】
豹猫生活习性
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独栖或成对活动。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豹猫喜欢夜间活动,同时在晨昏活动较多。豹猫还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鸟类、鱼类、啮齿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