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幼儿园入园考试,纯属教育迷思下的“甩锅”行为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04-27 23:24

2021年幼儿园招生在即,广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幼儿园实施免试入园,除健康检查外,不得对幼儿园和家长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幼儿园入园考试,这个名词,光听上去就挺可笑的,甚至还有些讽刺意味。因为,要进幼儿园“读书”的小家伙,压根就不具备考试的能力。作为学龄前教育的场所,幼儿园的职责也与应试挂不上钩。

这本不该存在的考试,却在有些地方大行其道。部分幼儿园甚至还拿入园考试自我标榜,仿佛有了“门槛”,就显得自己格外“尊贵”。不少家长也很吃这一套,仿佛能通过“筛选”也成为自己的一项“荣誉”。

掩藏在考试下的“深层”逻辑,是园方和家长心照不宣、几乎所有人心知肚明的“秘密”。大多数幼儿园考试,不论考家长还是考孩子,所谓的“选才”,毋宁说是“选财”,核心就是调查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当然,也有一些“教育专家”站出来为如此赤裸裸的教育歧视擦脂抹粉,理由无外乎是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类封建思想拿出来重新包装一番,把家长的财富、地位与孩子的品行、素质挂上钩,认为将“精英”子女集中起来,才能培养更多“精英”。

这种论调,自然是毫无根据、不值一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虽然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但仍应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贵族化”“精英化”的幼儿园教育,既会让孩子过早意识到社会阶层差异,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也对教育公平造成伤害。有些国家已经吃过亏。比如2017年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就聚焦“幼儿园招生”和社会整体不公正现象,反映出印度中产家庭在教育“军备竞赛”中的无奈和为了争取出人头地而展现出的伪善。这部电影在我国上映后,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让人“似曾相识”,不得不引起警惕。

“精英化”教育的迷思,也很容易戳破。要“掐尖儿”录取,其实就暴露出教育者的不自信,不敢凭真本事,比拼教学质量。现在有些中学要提升升学率,就纷纷打起设录取门槛的歪主意,筛选出学习能力强、家庭学习资源丰富的学生。如此,校方育人育才的压力就轻很多,因为学生和家庭会帮他们分担责任。但很显然,这种做法是把教育当成一场“数字游戏”,拿出来的“数据”是有水分的,也是对学生成长不负责的。幼儿园也一样,筛家长、筛学生,纯属“甩锅”行为。一个对自己办学能力有信心的教育者,应该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既能把一个“好学生”带得更好,也可以改变一个“差生”或是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学生的人生轨迹。更不用提,站在“起跑线”上迎接人生长跑,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为国家的未来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是社会各界共同追求的价值。

现在,有些幼儿园还有底气搞入学考试,是因为总体而言,我们的学前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有些地方的入园难现象还客观存在,幼儿教育是一个“卖方市场”,家长们盼着能入园已经不错,要对某些幼儿园的失范行为提出质疑,确实有些难度。但这几年,不少城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大力规划、规范幼儿园建设,增加学位供给。前不久,深圳还提出要将幼儿园纳入免费教育阶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幼儿园普惠化。相信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公办园、普惠园普及能够助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把幼儿园入园考试扫进历史,让小家伙们迈出人生健康充实的第一步。

(原标题《特评:幼儿园入园考试,纯属教育迷思下的“甩锅”行为》)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