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南岭村保留的农耕地传承“南岭精神”
读特记者 邸继勇 见习记者 巫殷昕 通讯员 魏志伦
2018-09-24 12:31

【策划缘起】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秋分时节,蟹肥菊黄,丹桂飘香,神州大地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今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3日,就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日子。

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深圳基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但在农业科技、农业人才以及发展高精尖现代农业等方面成就喜人,为我国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天,本报记者“农”海撷英,谨此热烈祝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八月盛夏,艳阳高照,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山坳田地里,传来朗朗诵诗声,这是南岭村社区正在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

来自南岭村的100多名青少年,头顶烈日,脚踩泥浆,手持秧苗,挥汗如雨,在社区老党员和家长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学习,插下一棵一棵嫩绿的秧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间隙,南岭村社区党委张育彪书记在水田里带领大家一起朗诵唐诗《悯农》,让青少年们通过亲手劳作更加明白诗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今天的南岭村是全国闻名的富裕村,被誉为“改革开放第一村”。早已从种田、“种房子”进阶到“种高科技企业”的南岭村,至今仍然保留着农田,还养着一群耕牛。

40年前的南岭村曾是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一路高歌、飞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致富不忘本,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尽管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南岭村依然保留着20亩稻田作为传统教育基地,坚持饲养20多头耕牛作为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每年暑假,南岭村都会组织村民家长,领着家里的孩子,到水稻田里参加插秧劳动。社区老党员、老村民在田头讲解插秧技巧,进行指导,家长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手跟手学。通过家长言传身教、青少年们实实在在地体验传统劳作,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不忘本的品德。

随着“丰收节”的到来,南岭村的20亩耕地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更显珍贵。

“不忘初心、感恩时代,传承不畏困苦、敢于挑战的南岭精神,是南岭人保存这块耕地的最大意义。”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大家都不是农民了,南岭村也不再耕田了,但这种亲手劳动的体验,传统劳作的教育,社区坚持每年都组织,目的就是为了让下一代的青少年们不要忘本、饮水思源。

他说,南岭村能发展到今天,要感恩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感受前人曾经的劳动艰辛,让拥有着未来的年轻人们忆苦思甜、努力奋斗,收获明日的希望。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邸继勇 见习记者 巫殷昕 通讯员 魏志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