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第八届残运会上,罗湖区残疾人运动员取得“三金一银”。
在全市率先实现34个政务服务事项“任意办”、率先启动精神障碍患者“服药进社区”改革创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罗湖区残联各项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和跨越式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前列,辖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典型。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造福社会的爱心事业。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全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区委书记贺海涛多次强调,要抓好区残联班子建设,带好队伍,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为辖区4200多名残疾人服务。区长罗育德非常重视辖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要以人为本,比肩国际化城市,从完善残疾人活动区域开始做好各项工作。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守睿提出,要摸清辖区残疾人底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精准帮扶和精准康复,把工作做实做透。
在区残联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班子建设不断强化,辖区残疾人生活日新月异,文体宣传活动积极展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强班子”“建制度”,全面提高领导能力
今年3月14日,罗湖区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市残联和区委组织部、区两办的指导下,区残联理事会率先按照“专挂兼”模式,吸纳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顺利选举出主席团和理事会成员;调整了下属事业单位领导架构,加强中心内部管理,选优配强班子成员。
今年前三季度,区残联共召开了3场党员大会,组织开展21场次各类学习座谈会,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据介绍,残联支部按规定补选了支部委员,设立党小组,严格按程序组织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定时开展“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七一”前夕,残联支部还组织党员前往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同时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工作会,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会和谈心谈话工作,梳理廉政风险点。
区残联还通过“强班子”、“建制度”,全面提高领导能力。通过制定《罗湖区残联理事会议事规则》和联系制度,召集理事会部署区残联今年重点工作;制定《罗湖区残联理事会走访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理事会工作机制;全面梳理原有规章制度,修订《罗湖区残联廉政建设规定》和《罗湖区残疾人联合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罗湖区残联自行采购规程》等等,确保用制度管人管事落实到位。
此外,罗湖区以残联事项为试点,在全市已率先实现34个政务服务事项“任意办”,配合区行政服务大厅实行的全网上预约服务,在罗湖区及各街道行政服务大厅、83个社区工作站任一地点都可以申办,极大方便了辖区残疾人各项事务办理。今年1至8月,已办理2600多宗残疾人相关业务。
“三位一体”发力,大力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今年8月底,罗湖区共有在册残疾人 4261人。在区财政局和国库支付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区残联从民生保障、康复救助和就业培训“三位一体”发力,努力提升辖区残疾人生活质量。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罗湖区残联为辖区652人次就业年龄段的困难残疾人免费购买了医保,解决他们“病不起”的难题。向188人发放了45万元特殊困难补助,为辖区8639人次发放了464.38万元节日慰问,上门慰问67户困难残疾人,为110名住院或去世残疾人提供13万元临时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近距离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残疾少年儿童是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切实加强对罗湖残疾少年儿童的康复救助服务,区残联为辖区507名残疾少年儿童提供补贴1000多万元,并为近百名残疾少年儿童提供了手术及保教费补助。在摸清辖区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并为其逐一建档的基础上,将“服药进社区”作为区残联今年“微改革、微创新”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减轻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障人士生活状况最可持续的保障。对此,区残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残疾人就业。如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等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积极摸查未就业残疾人并建立档案,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提升残疾人就业成功率,为用人企业及残疾员工提供社保补贴, 对企业进行残疾人就业年审,极大提升了企业招聘残疾人的热情。根据《深圳市扶持残疾人就业办法》配套实施细则与服务流程,区残联还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实施帮扶,推进辖区残疾人灵活就业。
多措并举促持续发展,文体事业硕果累累
开展残疾人文体工作,对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区残联把关爱落在实处,多措并举推进辖区残疾人文体宣传工作均衡发展。特别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呈现“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的良好局面。
贯彻“人人拥有快乐”、“人人找到组织”的理念,区残联组建了种类丰富的残疾人文体活动组织和体育组织,并积极组织辖区残疾人参与市、区各项比赛,大力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同时,以“罗湖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创建为契机,将健全人训练基地针对残疾人进行简易改造,并培养了一批残疾人专职委员担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夯实残疾人体育工作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刚结束的广东省第八届残运会上,罗湖区残疾人运动员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区残联还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辖区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精神风貌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除体育活动外,区残联还积极发动残疾人参与文艺活动。残疾人陈秋莲在全市残疾人歌唱大赛中荣获第二名。成功举办“爱满人间·情系罗湖”文艺助残演出活动,与辖区300多名残疾人代表共度节日。还联合各街道组织了32场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也收到良好的扶残助残宣传效果。
据罗湖区残联理事长刘迅介绍,下一步,区残联将继续落实市残联群团改革精神,将街道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社区残协作为试点进行改革;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街道职康中心软硬件水平;从明年起,力争提高户籍残疾人福利待遇。在此基础上,整合辖区医疗卫生、康复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等各界资源,重点推进精准康复。下一步,区残联将加大与区中医院合作力度,在莲塘院区建设残疾少年儿童康复中心,力争将其建设成罗湖区乃至深圳市残疾少年儿童康复中心的标杆。
罗湖区残联组建辖区残疾人足球队。
人物故事
罗湖区残疾人优秀党员:把残障人士就业当事业
“好人一个!”“很幽默阳光,和他的名字一样!”这是同事们对罗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所副所长傅向阳的一致评价。据了解,傅向阳身患小儿麻痹,在罗湖区残联工作已有18年。2013年成为党员的他,在今年罗湖区“七一”表彰中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今年30位获奖党员中唯一一位残疾人。
已年过半百的傅向阳脸上一直挂着孩子般的微笑。一说到工作,有些腼腆的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2001年加入了罗湖区残联的大家庭,残疾人就成为了我的服务对象和工作重心,2009年被选为就业所副所长,开始了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工作。”
傅向阳介绍说,给残疾人安排工作需要动脑筋,要考虑公司距离、工作性质是否合适等等。工作虽然繁琐,但事关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马虎应对。他平时待人和善,但在面对克扣残疾人员工薪水,并通过资料造假以图年审过关的用人单位,他也会展现出严肃的一面,严格依照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在这里工作我很幸福。”在残联工作十几年来,傅向阳已记不清敲过多少次残疾人的家门来帮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但是他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他亲密起来,还有一些受到帮助的人,已经积极参与到为残疾人服务的队伍当中。相比“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这些细微处的成就感才是支撑他工作的直接动力。“政策好了,大家工作做到位了,残疾人都会感受到。”他说。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