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迈新步

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汪淼
2018-09-17 22:53
摘要

深圳专门出台文件对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牢记殷殷嘱托,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专门出台《关于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特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按照部署,深圳市委政法委通过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途径协调推进,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迈出新步。

宝安区智慧管控中心为2017年宝安国际马拉松作赛事总指挥。

多元共治,政府不再“包打天下”

只要接到电话,调解员就会立即前往纠纷现场,第一时间将纠纷引出医院,全程跟踪直至纠纷化解。运用这种“随传随到、立即响应”模式,从去年成立至今,深圳首个专门协调医患纠纷社会组织——深圳市谐和医患关系协调中心,已经为深圳50多家医疗机构及1000多名患者提供无偿调解服务。发起人吴毅说,中心能够有效地化解这些纠纷,很关键的就是发挥了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专业化,坚持“让事实说话”。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社会组织1.3万多家。深圳市委政法委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构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见》等,在强化社会组织管理的同时,有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如今,在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社会组织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凝聚多种力量、综合各种方式。近年来深圳市委政法委在社会治理中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有效整合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各方面资源,通过多元共治,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实现社会共治、社会善治,政府不再“包打天下”。

——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组建社区居民议事会,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为有社区服务意愿的特殊群体提供平台和机会;通过推广楼栋长制,最大程度发动社会力量和群防群治力量,使市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推动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见》,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南》指导性标准文件,督促企业严守法定职责、履行社会责任。

据悉,《关于引导和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进入最后一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尽快定稿实施。按照意见,深圳市委政法委将引导和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公司“覆盖面广、服务人口多、与辖区居民零距离”的优势。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深圳社会治理将更加立体多元。

奉法为先   筑牢依法治理“防火墙”

在民商事案件大幅上升,员额法官人数减少的情况下,福田法院2017年民商事案件结案周期缩短37%,全年结案预计超过9.2万件,同比增加3.9万件以上,结案率达83%以上,结收比预计达94%以上。

这组数据有力说明了去年正式启动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来,福田法院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的首家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单位,福田法院在深化发展人民调解“福田模式”的基础上,以“全流程信息化、共协同多元化”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模式,实现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线下向线上、从粗放向精细、从零星布局到全面铺开”的华丽转身,司法服务水平全面提质升级。

社会治理奉法为先。近年来,深圳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法治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基石作用,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在人大立法方面,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先后出台《社会建设促进条例》《行业协会条例》《居住证条例》,以及在救助人权益保护、心理卫生、文明行为促进、工资集体协商等具有首创精神的特区法规,推动《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修订工作,初步形成社会领域法规体系。

在社会矛盾调处方面,“大调解”体系日益完善。印发《关于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推进我市社会矛盾化解的通知》《深圳市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全市建成人民调解委员会2275个、人民调解室736个。

此外,深圳市委政法委还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司法质量,对已经进入法律程序的社会矛盾,严格依据事实和法律公正处理,让群众感受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智能驱动   社会治理透着“科技范”

福田区居民张先生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开办企业用房租赁合同备案,在快速办理了备案事项外,系统还自动提示了其他管理服务内容:张先生父亲即将年满70周岁,根据相关政策,工作人员提醒其父亲可以申领每月100元的高龄老人津贴;张先生在福田区保税区开办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去年销售量增长很快,销售额超过了5000万元,系统自动帮其申报了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今年可以申报科技企业补贴50万元。

张先生的经历在福田已不是个案。今年年初,《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深圳标准应用试点正式在福田、宝安、龙华区启动。原来,深圳通过实施“织网工程”,为全市60多万栋建筑物和1100多万间(套)房屋赋予了由25位数字编码构成的唯一“身份证号码”,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地址基础库,此为全国首创。正是以标准地址为核心基础,福田区把条数据向块数据汇聚、融合和裂变。通过与标准地址关联,各部门数据之间不再是独立、割裂、分离状态,人、房、法人、城市部件、各类事件数据相互关联,织成了一张动态、多样、鲜活的网。

网络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近年来,深圳市委政法委注重科技驱动,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在促进信息化与社会治理的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早在2011年,深圳就以数据集中共享为基础、以业务协同为核心,以“统一采集、统一受理、统一分拨”为业务主线开展了“织网工程”,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创新。该项目以整合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孤岛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级社会治理大数据库,目前共联通了33家市直部门业务数据,累计导入各类数据达150亿条。

宝安区群众在使用智慧政务自助服务终端

近年来深圳市委政法委又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平安视频建设,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要求,全市共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130余万个,实现重点行业和区域监控系统100%全覆盖。 同时,围绕反对暴力恐怖,维护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大对社会治理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和应用,特别是借助科技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深度挖掘社会治理大数据海量信息,切实发挥预警预防预测作用,精准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专业引领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遇到家庭纠纷如何寻求法律援助?业主如何依法依规维权?“离职证明”对下一步找工作有什么影响?今年6月龙华街道高标准选聘10名具备全日制法学本科学历的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助理配备到辖区10个社区工作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现在感觉法律顾问就在我们身边,有什么问题都能咨询,真的很方便。”社区居民对此纷纷点赞。

在深圳,“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开展以来,不仅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专业的法律服务,还成为深圳推动社会治理专业化的一个缩影。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必须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专门人才解决专业问题。近年来,深圳市委政法委把提升专业能力作为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专业化组织作用等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深圳在全国较早出台关于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的“1+7”文件,率先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目前,深圳专业社工已近8000人,其中一线社工约6000人。同时,重点抓好警务辅助人员、社区网格员、社区矫治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适应深圳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治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2018年福田区社会组织服务周活动掠影。

在去年9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深圳更是提出要鼓励现有社会组织加强专业化发展,培养骨干人才、开发社会治理服务项目,逐步形成一批专业社会组织。龙岗区近年来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公益创投招投项目遴选机制,为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公益创投招投项目大赛,累计投入社会建设专项经费760万元,重点培育和扶持服务内容涵盖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领域的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今年5月,以“共创龙岗”为主题的2018年龙岗公益创投项目大赛更是遴选出26个发展类项目与5个孵化类项目,政府对这些项目进行资助,以项目化的方式助力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

见习编辑 罗越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汪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