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东莞市召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政策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松山湖管委会还与10家银行及信托机构共间签署《支持和服务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规划合作协议》,综合金融支持额度达3800亿元,未来也将为科学城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自《若干意见》审议通过以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科学城规划体系基本完善,院市合作共建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去年以来,东莞与中科院签署共建科学城战略合作协议;散裂中子源束流功率提前达到设计目标,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粤港澳院士峰会、华为开发者大会连续在松山湖举行……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亮点频出,硕果累累。
根据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时间表”:到2022年,全面完成建设布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到2050年,科学城全面建成,跻身全球著名的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为实现以上目标,接下来,松山湖及东莞将从强化资金土地要素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实施保障三方面,全力保障科学城建设。在要素支撑方面,东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松山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外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承担部分,由东莞市财政全额投入。
(原标题《3800亿金融支撑!东莞松山湖与10家银行及信托机构集中签约》)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