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深圳实际确定26类黑恶势力为重点打击对象、治安问题突出街道挂牌整治、有奖举报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记者了解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重磅举措不断,全方位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严打高压态势,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扫黑除恶——
举全市之力强力攻坚
扫黑除恶,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市委、市政府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两个坚决维护”的具体行动,加强统筹领导,举全市之力、整合多部门力量强力攻坚。
据介绍,市委召开六届九次、十次全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方案》,对打好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出重点部署。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政法工作会议等10余次会议上,对专项斗争进行了反复强调和部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多次专门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扫黑除恶部门协同配合、经费保障等有关问题。
对一些重大扫黑除恶专案,市领导亲自部署、推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成员都结合各自分工抓好专项斗争工作;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华楠任组长,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徐文海任第一副组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摸排打击组、监督执纪组、基层建设组、宣传发动组。包括各区在内的38个成员单位,均组建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坚持充分发动群众,畅通电话、网络等举报渠道,制定举报奖励办法,对一般线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有力提升群众举报积极性。
扫黑除恶,全市上下已握紧成一个“拳头”。
“零容忍”——
高压打击黑恶势力
人民群众是黑恶势力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扫黑除恶成效最深刻的感受者。扫黑除恶,意在保群众平安。
记者了解到,我市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号工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形成扫黑除恶高压态势,铁腕打击多起涉黑重点案件。如涉及香港黑社会组织“新义安”、涉及多起命案、涉案资产巨大的“7·01”专案,以及在宝安盘踞10多年、实施120多宗违法犯罪案件的“1·05”专案,在社会面形成了强大震慑效应。特别是“7·01”专案,共刑拘犯罪嫌疑人175人,逮捕148人,为全国开展专项扫黑除恶斗争以来抓获和逮捕人数最多的案件。
一批危害一方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土崩瓦解,一个个作恶多端、罪行累累的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我市特别注重打击涉足民生领域的黑恶势力。
严打“套路贷”犯罪,破获了多起案件,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上升的势头。如南山区成功打掉的一个“校园贷”黑恶势力团伙,该案侵害对象涉及省内外高校在校学生多达300多人,获利金额高达1012万余元。
严惩教育领域恶势力犯罪,如宝安区侦破的“风云会”校园恶势力犯罪集团,效仿香港黑社会管理模式,针对在校中小学生实施殴打胁迫、寻衅滋事、抢劫等多起违法犯罪行为。
严治医疗卫生领域恶势力犯罪,如侦破以刘某强、吴某曦等为首的民营医疗机构恶势力团伙案,张某利恶势力团伙强迫交易案等多宗医疗领域涉恶案件。
据介绍,我市将继续推进 “五个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民营医疗机构清理整顿、“泥头车”涉黑涉恶专项整治、“虚假诉讼”非法牟利专项治理和“职业索偿人”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扩大战果。还将适时启动新一轮专项整治,由市扫黑除恶办组织统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涉枪涉爆、“黑煤气”、“楼霸”、“黑物业”、控制路边乞讨等专项整治,在治乱上下功夫,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迈向纵深。
基层综合治理——
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扫黑除恶,关键在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才能筑牢防黑防恶堤坝。
我市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相结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据介绍,我市将惩治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纳入市委巡察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排查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以及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领域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把基层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问题、失职失责问题作为监督执纪的“三大重点”,始终保持严惩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的高压态势;对全市645个社区“两委”班子是否存在涉黑涉恶问题进行全覆盖排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差、领导能力弱,面对歪风邪气不讲正气、软弱无力的,坚决予以调整或撤换。
目前,全市所有社区正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力争年底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100%达标,着力强化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监管,切实发挥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