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内容是“王道”、渠道是“霸道”。那么,如何加强内容建设、利用渠道优势,推出更多优质内容?在昨天下午进行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围绕如何增强内容定力,拓展渠道平台这个议题,多位重量级嘉宾以专题演讲、对话等形式展开交流和对话。
打造“品牌”内容产品服务中心工作
内容生产是融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论坛上,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社长范耀庚介绍,近年来,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的内容生产主要围绕中央纪委机关报的职责定位,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力争发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党中央有关重大会议重要文件、中央纪委重大工作安排和要求,我们都及时跟进,通过综述、解读、评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报道;及时对党中央、中央纪委出台的有关制度、党纪条规等,邀请参与起草者和相关研究人员详尽解读,通过案例生动诠释,形成内容丰富、分析权威、视角独特,有鲜明‘中纪报’特色的产品;与工作部署同步安排策划选题,坚持问题导向,既报道工作措施和进展,又曝光各种问题和现象,推动认识的提高和部署的落实。”
范耀庚还特别强调了评论在舆论场上的独特作用。据介绍,通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近年来,“中纪委机关报评论”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已然成为报纸的一张亮丽名片。“方圆谈”“广安观潮”等栏目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学思践悟”等栏目也已成为党员干部了解中央精神、中央纪委工作要求、掌握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重要窗口。
媒体融合紧抓内容创新不放松
受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委托,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周斌在论坛做专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深圳报业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方面的最新情况。目前,深圳报业集团已形成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读特、读创客户端领衔,“纸媒+网站+客户端+官微+自媒体+代运营”全覆盖的融媒体矩阵,总用户数达(含粉丝数)1.1亿。
近年来,深圳报业集团主要采取了5种融合发展模式:一是自建平台,“两端一网”是其中代表,主要依托于深圳特区报的读特客户端,深圳商报的读创客户端以及深圳新闻网;二是入驻平台,全集团在各大网络平台共开设自媒体账号70多个;三是借船出海,深圳晚报牵手ZAKER,创办深圳ZAKER,此模式被全国近30家传统主流媒体复制;四是代运营,目前全集团代运营新媒体项目逾200个,其中,晶报代运营政务新媒体126家,规模位居全国政务媒体运营机构之首;五是合作造船,宝安日报与宝安区政府合作,优化升级原由政府主办的宝安通客户端,为其提供内容支撑,为下一步建设区级融媒体中心赢得先机。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无论怎么转变,作为党报集团,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持内容定力不动摇,必须紧紧抓住内容创新这个根本不放松。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效,归根结底,要靠内容来体现,要靠作品来检验。”周斌表示。
他认为,当前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应重视三点:首先,适应内容建设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内容竞争要素调整、内容红利分配格局调整、内容评价标准调整、内容创新重点调整等,与新时代、新常态等形势相应;其次,解决内容发展的新矛盾,媒体融合发展要下沉,让内容更加分众化、垂直化、精准化,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补齐基层媒体发展短板;第三,进一步优化包括机构资源、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在内的三大资源配置。
融媒发展要顺应新闻传播格局改变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发言认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值得大家关注。
他指出,当前,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从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来看,已形成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媒体要在竞合中以更专业的发布、更权威的信息和思想观点的输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同时与政务发布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心态团结引领。
同时,媒体与用户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共同体、价值判断共同体、情感传递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新媒体来说,“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就是让人民参与到内容建设中来,成为内容生态的中心和主体。
他提出,如果说传统媒体的目标受众更多的是群体,新媒体的受众则是个体。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算法推荐虽然不能决定内容,但会决定内容分发的路径、速度和效率。未来,一个媒体的竞争力将取决于数据、算力和算法。着眼于此,媒体应与学界和业界联动,分析流行算法的利弊,扬长避短,研究推出体现价值取向的主流媒体算法。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