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火光”!深大学子马佳智成第三位成功捐献血液干细胞的“深大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介岳 董家仁 文/图
2021-04-19 21:44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死亡并不困难,难的是活下去,我将与病魔抗争到底,但愿来年草长莺飞的日子还能陪儿子放风筝”,再次读患者的感谢信,马佳智已热泪盈眶。

4月14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马佳智同学,与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年轻父亲骨髓匹配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跑的捐献。马佳智也成为继梁群老师、王凯民同学之后,第3位成功捐献血液干细胞的“深大人”。

从“父母的儿子”到“患者的希望”

11115、414,这两个数字对于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马佳智同学而言,永生难忘——他是中华骨髓库中第11115位与患者骨髓匹配成功的捐献者,捐献日期是2021年4月14日——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这是他重燃生命希望的日子。

“一想到这个世界上马上会有另外一个人和我流一样的血,和我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世上,就非常神奇!”马佳智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打动员针的疼痛已经烟消云散,周围的人和记者一样,都都能从这个小伙子的眼神和笑容中感到流光四溢的骄傲。

马佳智回忆,一次在学校献血时,了解到一些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出于本心他当即签下了同意书,血型等信息也就随之录入中华骨髓库。

2020年12月9日,他意外地接到志愿者电话,他的骨髓与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年轻父亲匹配成功。由于临近期末及对安全性的疑虑,马佳智也曾一度犹豫。“医生告诉我,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骨髓移植是他们唯一有可能根治的希望,而匹配成功的平均概率为十万分之一。”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马佳智毅然决定,“一定要捐!”

可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如何说服爸妈。提到这件事,马佳智觉得“无私”、“伟大”这样的溢美之词他是万万不敢接受的,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把家人放在首位考虑:“我完全能理解父母的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是我的至亲,所做的无非是竭尽全力让我避免一切潜在危害!”马佳智有感而发。在一遍又一遍的沟通及安全确认后,爸妈终于“妥协”了,心疼、欣慰、自豪“五味杂陈”。

他是第3位捐献血液干细胞的“深大人”

今年3月末,在医生建议下,马佳智开始清淡饮食、认真锻炼,为骨髓移植做准备……填写文件、体检、高精配型、抽血、核酸检验,每一个步骤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千里之外,患者及其家属也看到了黎明前的希望,一缕生命曙光照亮了内心的斗志。

4月13日晚,马佳智前往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做最后的术前准备。此前几天,他每天打一针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生长,除了腰背和颈部有一点酸痛,没有什么不良反应,12日晚上甚至还像往常一样去做家教……这期间,他感受到了各方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医院及深圳血样中心的医生、护士、志愿者提供了最好的后勤服务,朋友同学陆续来看他,爸妈不停地发来消息,室友全程陪伴:“简直是VIP待遇,我知道这么多人爱我,我一点不怕!”马佳智在手术之前十分轻松地和大家开着玩笑。

据深圳血液中心张医生介绍,马佳智同学是继梁群老师、王凯民同学之后,第3位捐献血液干细胞的“深大人”,也是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第一位骨髓捐赠者。

破除刻板印象一起守护生命的“火光”

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约4万名,其中50%是儿童,根治的办法是骨髓移植。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2954333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11051例,骨髓库中配型成功率不到千分之四。

“不会扎骨头,不会扎骨头,不会扎骨头!”一提起普通大众对骨髓捐赠的误会,马佳智就有点哭笑不得。据介绍,造血干细胞提取工作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利用机器将需要的细胞采集起来,捐献者只需给予患者很少的造血干细胞就能达到治疗目的,造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也可以让细胞复原。因此,除了短期的身体不适,捐献工作对志愿者的身体几乎没有影响。

“凡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经血液检查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佳智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倡议,改变更多人对骨髓捐赠的刻板印象,一起守护生命的“火光”:“生命多么美好,愿我们每个人都平安顺遂,勇敢地活下去!”

(原标题《守护生命“火光”!深大学子马佳智成第三位成功捐献血液干细胞的“深大人”》)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介岳 董家仁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