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俊长篇纪实作品《拂挲大地》研讨会在京召开

读特记者 张锐
2018-09-03 19:32
摘要

​8月30日下午,邢小俊长篇纪实作品《拂挲大地》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成功举办。

8月30日下午,邢小俊长篇纪实作品《拂挲大地》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成功举办。近五十位全国著名评论家、专家学者对《拂挲大地》的现实性、时代性及其意义进行了研讨。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主持大会。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远刚,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发来贺电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繁荣现实题材创作,以文学反映新时代的新气象,一直是摆在广大创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邢小俊是陕西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青年作家,他以新闻人的视野,以作家的直觉,在纪实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拂挲大地》中,邢小俊以自己的家乡——黄土高原上的耀州区为原型,从作家的视角,以深厚的生命记忆和乡村经验,深情讲述了一个古老村庄“让礼村”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故事。揭示了一个山村与时代、农民与土地的深刻关系,展现中国农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力量。

纪实文学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和浓郁的文学性,《拂挲大地》“正篇”里大量描绘、溯源了古村传承千年的文化根基。“反篇”写在时代大潮冲击下乡村的变化与阵痛。“合篇”是整本书的主体所在,触及到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基层党建、返乡创业、乡贤文化、合作社、医疗改革、农村电商、文娱生活、搭伙养老新模式诸多方面,也是作家对土地体味思考最集中,最深刻的部分。

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拂挲大地》回望故乡,亲吻大地,勾勒出的乡村振兴其实是一种新秩序的形成。当下农村的发展、振兴并非仅体现在生活、经济方面,它包括了物质和精神层面,预示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兴起。

著名评论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邢小俊动态式的记叙描写,记录了中国乡村的生长变化,书中蕴含的信息量,为该书赋予了珍贵的史志价值。著名评论家张陵认为,《拂挲大地》以散文化的深沉抒怀的笔调描写出古老乡村土地田园之美,传统之美,传递出作家对土地的爱与敬畏之心。此外,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副社长程文静认为:“邢小俊用新闻人的视野凝视世界,在凡俗的生活中敏感地发现蓬勃的力量和新的美,让礼村庸常的生活在他的眼中充满了哲理,被提炼出来,使得整本书充溢着诗经的美。”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拂挲大地》这部作品具备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满着时代的精神。二是有着深厚的文明基因,对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阐述。三是真诚地体现着真情和大义。四是展现出了强烈的担当意识,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采写作风。邢小俊以透彻体验和经历的、富有烟火气的生命展露和诚情抒发丰富的陕西关中乡村生活情景及人物命运,非常具体并富有生动表现力,加之作者不事渲染且多准确形象描绘的语言文字,是一种个性别样的当代乡村生活书写,具有很好的史志文学特性风格和珍存价值。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