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开学了!这里都是有故事的新同学
读特见习记者 何亚南/文 刘羽杰/图
2018-09-02 19:36

9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年入学典礼在礼文楼隆重举行,1146名内地本科生、55名国际生、598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在这里展开新的学术生涯。

入学典礼现场全景图。

入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兼学生事务处处长李霞教授介绍了参加典礼的主礼成员。除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出席典礼之外,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与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谢尔,两位享誉国际的顶尖学者也一同出席了典礼。段崇智在演讲中告诉学生,“你可以做到的要比你所想象的更多”,阿龙·切哈诺沃激励学生要勇于挑战权威以及真正热爱你所做的东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致辞。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教授阿龙·切哈诺沃教授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致辞。

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在致辞中寄语新生,希望他们做一名负责任的世界公民,无间东西,胸怀世界,并提出“到大学来是做什么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徐扬生教授引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创始人钱穆先生在创校时曾提出的三个教育理想告诉学生:第一,大学不单为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持续进修的兴趣与能力。第二,大学不仅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与求知,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使他们懂得凭借他们的智识服务社会。第三,青年的做人与做事需要具备一种文化的观点,青年需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需站在世界的立场上,了解人类文化所包涵的大意义及大趋向。最后,徐扬生教授希望同学们同时也应该具有“共享”和“服务”的意识,“要为他人着想,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体中一份子所应负起的责任,只有这样,在走向社会之后,才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全体起立奏国歌。

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共有14个本科生专业,分别是经管学院的金融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2018年新增),经管学院与理工学院共同招生的金融工程专业(2018年新增),人文社科学院的翻译专业,共3500多本科生;港中大(深圳)研究生院共有10个硕士专业(同声传译文学硕士 、翻译文学硕士 、经济学理学硕士 、经济学理学硕士(Wisconsin合作项目)、会计学理学硕士 、金融学理学硕士 、金融工程理学硕士 、数据科学理学硕士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理学硕士、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共770个硕士研究生;两个博士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硕士博士课程、生物科学哲学硕士-博士课程),共73个博士研究生。

新生大数据|有故事的新同学

新生代表经管学院、思廷书院汪星霈同学发言。

港中大(深圳)2018级1146名内地本科生,从最远的齐齐哈尔到最近的深圳龙岗区,跨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5个民族的464所重点中学,他们80%都是2000后,今年入学的学生成绩优异,理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135分,文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82分;绝大多数省份的文科最低录取位次在全省前0.5%,绝大多数省份的理科最低录取位次在全省前1.5%,英语平均分高达138分。其中,共600余名学生获得不同种类的奖助学金,奖助学金覆盖率约53%。

来自大江南北的新同学,经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相聚在这里,相同的是喜悦洋溢,不同的是每个人背后的故事。

15岁的他有一个数学梦——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的黄承朴同学,是港中大(深圳)今年录取的年龄最小的学生,他曾在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中获得三等奖,还拿到过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因为高考成绩突出,而获得了港中大(深圳)的入学奖学金和博文奖学金。他热爱数学,在高中就迷上了数学史和数学。他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为数学做出贡献,希望在港中大(深圳)的世界知名教授的引领下为他的数学梦而努力。

"双胞胎"姐妹互相激励,共同获得奖学金——

来自湖北的“双胞胎姐妹”许甘露和许甘霖,一个是学生会主席,一个是高分学霸。备考中两人相互鼓励与支持,依据优秀的高中平时成绩,已双双获得大学博文奖学金。小姐妹希望可以手牵手一同进入心仪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考出分后,两姐妹都是懂事的孩子,考虑到父母的经济压力,准备有一人放弃报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想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湖北招生组老师得知此事后,专门与姐妹俩取得了联系,告诉妹妹,学校的纯凭高考成绩的入学奖学金她也是符合条件可以获得的,鉴于妹妹的成绩,可以在博文奖学金的基础上再获得每年3万元的励耘奖学金。双胞胎姐妹将会在港中大(深圳)继续相互陪伴着学习进步。

学霸家庭的认可:哥哥就读体验吸引妹妹报考——

大连市朝鲜族中学的严惠子同学,来自一个高学历家庭,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2017年,严妈妈在了解到港中大(深圳)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大学氛围后,让哥哥严昊灿报考了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一年后,哥哥的成长让妈妈再次把妹妹也送入这所大学。哥哥严昊灿从小学开始练习高尔夫,刚刚拿到中国业余高尔夫巡回赛全国第三名;妹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时早早考过了钢琴十级。这个学霸家庭出于对港中大(深圳)培养理念的高度认可,陆续将两个优秀的孩子送到这里。

在一所有共鸣的大学迎接更好的自己——

来自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汪星霈同学,由于高中期间两次参加模拟联合国的经历,她深感国际化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她认为港中大(深圳)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学术环境与追寻创新的求知精神都与她有深刻的共鸣。港中大(深圳)重视中西贯通,弘扬古今精粹。同时,也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港中大(深圳)的全额奖学金。如今,她来到港中大(深圳)这个大家庭,迎接更好的自己。

港中大(深圳)本科生再变硕士新生 开启更加多彩的人生——

2018级金融理学硕士新生李芷璇,也是港中大(深圳)刚刚毕业的首届本科生,她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毕业之际,李芷璇和创业团队的同学们一起为母校捐赠了100万元,并设立了“乐航基金”,用于帮助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她说:“四年前,我坐在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的现场,畅想着未来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四年后,我获得了我从未想象到的精彩生活。申请硕士研究生的时候,虽然,我也获得了其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我再一次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希望这一次,它能带给我更大的惊喜,帮我开启更高的舞台和多彩的人生。我相信这又将是一段奇妙而愉快的旅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2018入学典礼的讲话

理事长、各位理事、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谨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欢迎各位莅临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感谢各位参加今天这场盛会。我们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1146名本科生、55名国际生、598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加入到我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大家庭,在此我谨代表全体的师生向各位我们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祝贺各位。

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所有新生的家长们选择了这所学校,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家长,感谢你们的信任,把如此优秀的孩子送到了这所大学。在这里我想邀请所有的家长起立,让我们大家为他们鼓掌。

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我们从此结缘,这个缘分不仅是这四年,而是一辈子的缘分,即使你有一天毕业离校,你们依然是这所学校的校友,永远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此我要向所有的2018级的同学表示祝贺,你们考上这所大学是不容易的,这段时间我收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和家长的来信,因为种种原因与我们失之交臂,不能为我们录取,非常遗憾。因此,我希望在座的同学能够珍惜这个机会,好好把握你们的大学时光。往日的成绩只能证明你的过去,未来仍有待你自己去书写,希望你能够清空自己,放下过去,把自己调整到“无”的状态,在这里重新出发,创造新的辉煌。

亲爱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在开始大学生活之前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到大学来是做什么的?如今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于接触知识,无论你想要学习什么课程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来实现,如果为了学习知识,为了取得文凭,你其实不一定要到这里来度过四年,那么为什么人们仍然需要到大学里来呢?这便使我想到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创始人钱穆先生在创校时曾提出的三个教育理想:第一、大学不单为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持续进修的兴趣与能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对于你人生的事业而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好的大学是要培养你求知的兴趣与治学的方法,特别是在当下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如何批判性地思考,进而发挥创造力才是教育的核心,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有持续的动力与能力去终身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其二、大学不仅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与求知,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使他们懂得凭借他们的智识服务社会。我们身处社会之中,凡事皆要与人相处,无论是何种知识、何种技能最终都要以服务人类、造福人类为旨归。任何职业是由一个人来做,而非由他的知识在做,教书的老师并非仅凭知识在教学,而是他的整个“人”在传道授业。因此真正的教育绝非知识的传授,而是人与人之间春风化雨的影响。我们的大学教育,特别是书院制的教育就重在强调通过师生、同辈间的相处切磋来传授为学做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第三、青年的做人与做事需要具备一种文化的观点,青年需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需站在世界的立场上,需了解人类文化所包涵的大意义及大趋向。文化就像土壤,而人是这片土壤中所生长的作物。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所具有的一套优良的文化、道德及文明,但同时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又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其他文化与文明,站在世界的立场来成为一名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无间东西,胸怀世界。

这三个理想正是香港中文大学一直在坚持的教育理念。今天,我希望在此之上,和同学们谈一谈我的理解。近来我在社交媒体上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是属于你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觉得前半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我们说世界是属于你的,意思是你的选择,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来负责。今天你上大学了,我一方面要恭喜你,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另一方面,我想提醒你,从现在开始,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谓成年人就是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国内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有家长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多时候只是负责考出好成绩,其他的所有事情都由家长和老师来操心置办。但是,这样的安排到今天已经结束了,你从现在开始就要明白没有人可以负责你的一生,你要努力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我们有个别同学到了大学之后,没有家长的监督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荒废学业,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对自己放任自流。我与这样的同学谈过话,感到十分痛心。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那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呢?

让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那句话,世界不仅是属于你自己的,同时也是属于他人的。我们到大学里来求学,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做人,学习与人相处,学习如何在一个集体里共同发展。我们的人生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方面不要忘记你开车的目标,另一方面不要以为这条路是你一个人的,要明白,你是在与所有同路的车辆共享这条高速公路。你要意识到这样一个“共享”的概念,不能因为只想着自己开车的目的,便在公路上横冲直撞,或者阻挡别的车辆。无论是在哪里,你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是在和别人共享着时间、空间和资源,特别是在当下的时代,当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时候,人类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应该具有“共享”和“服务”的意识,要为他人着想,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体中一份子所应负起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走向社会之后,才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光,勤勉上进,度过有意义的大学四年生活!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何亚南/文 刘羽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