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律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深圳法律援助门槛全国最低

读特记者 李舒瑜
2018-09-01 08:39
摘要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深圳市基本完成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共建成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4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670个,将法律送到市民的“家门口”。市政府关于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近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是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起,我市组织律师等法律服务专业人员担任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到现在全市681个社区已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共有820名律师为社区提供服务。

随着服务水平的不断升级,如今“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值班律师由每周1天值班改为每周5天、每天7小时。驻点律师也由个人变成社区法律顾问团队。数据统计,从2015至2017年3年间,全市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服务超过12万件,出具法律意见书4000多份,受到群众好评。

50%的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

房产买卖、遗产继承、出国留学成绩认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办理公证的事项也越来越多。以前,由于办理公证手续繁琐、信息公开不足等原因,人们常常为办个公证“跑断腿”。

近年,我市推进公证“放管服”改革,编制公证服务资料清单列表,推行“一次性告知”“预受理”“承诺制”“邮寄送达”“互联网+公证”等便民服务,实现50%的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今年,全市8家公证处实现“中午不打烊、周末照常办”,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深圳法律援助门槛全国最低

我市还不断优化法律援助服务供给水平。一方面,不断健全法律援助的网络,全市共建立铺设到每个社区工作站和市区两级看守所的法律服务援助站741个,法律援助服务点681个,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另一方面,不断扩大援助的范围,目前我市法律援助门槛全国最低,只要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或者当事人前6个月平均月工资低于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两倍以下者,即可申请。2015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法律援助超过6万例。

经济状况没有达到法律援助门槛,但又有经济困难怎么办?我市构建了“夹心层”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与公益、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对接,实施辅助性法律援助计划。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