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外出会遇到航班被取消或延误,人们常常会想,如果买了一份航班延误险就好了……
不过,还真的有这么一群人!宝安区检察院最近就办理了一宗案件:他们大量购买航班延误险,而他们一旦买了,这趟航班就必然取消或延误。
2018年3月,某网络平台公司报警称:一单延误险保费是20元,如果航班取消或延误可以获得200元的赔偿,他们公司清点数据时发现异常,有几人经常在该平台购买多单延误险,而他们的航班又都取消或延误了,十分可疑。
接着,王某、董某等人被公安部门抓获,很快真相大白。
原来,王某、董某等人曾开过一个商旅服务公司,专门代理机票的。后来公司停止营业了,但大量的客户身份信息在他们手上,于是他们可以利用以前客户的身份信息来购买机票和延误险。
他们又是怎么提前知道所买延误险的这趟航班会取消或延误呢?
原来,王某有一亲戚张某,在某航空公司任高级国际销售经理。航空公司内部对于航班飞行都有计划,有时还会遇到订票人太少、或航线原因之类取消航班,而作为航空公司高级经理的张某,可以拿到航班是否会取消或延误的第一手资料。王某在代理机票工作中就与他一直有联系,并偶尔让他提供一些工作便利。王某发现延误险这一生财之道后,就建了一个微信群,以给旅客签转等提供方便为由,让张某及时将航班计划表截图发到群上来。而实际上,王某、董某等人马上用手中客户身份信息买机票和延误险。由于提前掌握了航班取消或延误的消息,王某、董某等人是一买一个准,之后就退票、等着拿延误赔偿险了。
虽然延误险保费20元,真的取消或延误也只赔200,但由于量大,在一年左右时间,靠着这种方式,董某就骗取了延误险人民币9万多元,王某骗取了延误险近7万元。此外,董某还将航班延误等资料发给自己同租房的朋友詹某,詹某靠此也骗取了延误险4万多元。为了感谢航空公司张某提供的消息,王某、董某也偶尔给张某发个红包。
记者21日从深圳市检察院 获悉,除航空公司的张某另案处理外,宝安区检察院近日已以涉嫌保险诈骗罪对王某、董某、詹某依法提起了公诉。
据办案检察官对此解释说,延误险属于商业保险的一种,王某等人虚构了保险标的,也即虚构了多人需要航空出行正常如约到达的事实,通过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的消息的方式,再去购买延误险以达到骗取保险理赔的目的,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因而应以保险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