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龙岗区布吉街道举行“两新”干部双导师“传帮带”工作部署会暨第一批导师学员见面会,旨在进一步做好街道“两新”干部(即新入职干部、新提拔干部)的培育培养、人才储备及选拔使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打造“布吉新城”、服务“双区”建设提供人才和组织保障。布吉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庆及第一批导师、“两新”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部署了“两新”干部双导师“传帮带”具体工作。据悉,根据《龙岗区公务员“传帮带”培养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相关部署要求及街道实际,将导师制实行范围扩大到机关各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的公务员、职员及社区的专职工作者。根据每一位“两新”干部任职岗位及个人情况,从街道处级、科级干部及社区“两委”班子中选出优秀、资深干部作为业务导师及思政导师,共为29名“两新”干部选派40名优秀导师。
据介绍,本次双导师制具有三大亮点:一是兼顾业务与思政能力,采用“双”导师制。由业务导师负责对“两新”干部学习、工作、业务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两新”干部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思政导师负责对“两新”干部的思想、作风、生活、心理方面的教育和辅导,做好“两新”干部人生职业规划和价值引导,激励“两新”干部积极工作、生活、担当作为,保证“两新”干部健康成长成才。二是完善监督考察制度,实行“双”向考核。导师与培养对象每半年填写一次《布吉街道“两新”干部双导师“传帮带”工作考核表》(表格分为导师填写版本与培养对象填写版本)进行双向考核。培养对象的工作表现及对导师的综合评价将作为培养对象和导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出色的导师给予全街道通报表扬,在干部培训、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对综合评价较差或培养对象具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导师,除解除聘任、取消导师资格外,该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三是严格把握人岗匹配程度,采取“双”项岗位测评。导师每半年填写一次《布吉街道人岗相适测评表》,一年后,由组织人事办组织对培养对象进行考察谈话及收集《布吉街道培养对象岗位建议》,根据双项岗位测评结果,确定“两新”干部工作岗位。
会上,为体现街道党工委对导师们寄予的厚望,刘庆现场向全体导师逐一颁发“导师聘任书”,并请导师、学员代表上台结对互认。导师代表张俣委员强调,一名合格的导师,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导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切实培养好每一名“两新”干部。导师代表柯福新表示,要做好结对学员思想上、业务上的“传帮带”,严守导师职责,做好培养工作。导师代表谭方明认为,身为导师,要做传播正能量的使者、做帮助“两新”干部解决问题的助手与参谋及做带领新人带动发展的榜样。
学员代表唐杰宇在表态发言时表示,对于刚入职的年轻干部来说,单靠自己摸索,业务能力的提升较为困难,在此背景下,街道实施“双导师制”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学员代表曾勇表示,会珍惜机会,加强学习,并充分运用从导师身上学到的本领和经验,运用到攻坚克难中去。
会议强调,“两新”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要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要在守正律己中坚守廉洁底线。 导师要切实担起“传帮带”责任,高标准严要求履行职责;学员要把握好这次导师制工作实施的机会,尽快融入角色。
会议要求,街道组织部门要严格抓好制度的组织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是要加强与导师、学员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工作实施动态;二是定期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不断修改完善;三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导师、学员在教育学中均有所得,形成良性循环;四是紧抓工作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并将导师制从街道层面扩大到部门、社区层面,扩大到交流轮岗干部职工,形成良好的“老带新”“传帮带”工作模式,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布吉导师制度模式”。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