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眼帮了忙!深圳市气象台专家解密“妮妲”四谜团
记者 方胜
2016-08-05 03:23

“妮妲”渐行渐远,可是,还有不少朋友对“妮妲”非常好奇。“妮妲”是一个怎样的台风?为何“妮妲”带来的风,威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妮妲”与近十年其他台风比如何?下一个台风啥时候来?8月4日,深圳市气象台气象专家对这些问题给于了集中解释。

一、“妮妲”是一个怎样的台风?

“妮妲”7月30日17时生成,8月2日3时35分以强台风级别在深圳大鹏半岛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深圳,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

<p><p><p>妮妲强度、路径和台风预警信号</p></p></p>

        妮妲强度、路径和台风预警信号

“妮妲”具有云系宽广、水汽充足、近海加强快、叠加天文大潮的特点,是自1983年以来直接登陆珠三角的最强台风。“妮妲”影响期间,深圳全市平均雨量103.4毫米,大暴雨站点数量64个站,这两项指标在近十年对深圳有影响的台风中,均属于最强(强于2008年的“风神”和2012年的“韦森特”)。

二、为何“妮妲”带来的风没想象中强?

有深圳市民感觉,既然“妮妲”号称1983年以来直接登陆深圳的最强台风,而且台风中心横扫深圳,但深圳市民却感觉风力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强

针对这个问题,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的专家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妮妲”风眼区非常大,而台风风眼往往是整个台风系统中最安静的区域,所以“妮妲”登陆时,深圳正好为台风风眼覆盖,反倒感觉不到特别强烈的风;二是因为台风直接在深圳东南大鹏半岛登陆,该区域山地较多,导致台风登陆后受地形摩擦影响快速衰减,加上中西部城区高楼林立,地表粗糙度更大,衰减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市区居民感受到的风力不如想象中强。

<p><p>从雷达拼图看登陆前“妮妲”的台风眼</p></p>

从雷达拼图看登陆前“妮妲”的台风眼

强台风“妮妲”登陆前后西涌(靠近登陆地点)风的变化

        强台风“妮妲”登陆前后西涌(靠近登陆地点)风的变化

专家还特别指出,台风登陆时深圳风力的大小不仅与台风本身强弱有关,更与登陆地点与深圳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同样强度的台风在深圳西边登陆对深圳的影响要比在东边登陆更为明显,此次“妮妲”若是在珠江口西岸登陆,深圳市民感受到的风力将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深圳的东边是海,台风一旦在珠江口西岸登陆,深圳将处于台风系统的右半圆,来自海上的强大南风将不再有大片陆地的摩擦衰减而直袭深圳。此次台风在深圳登陆,深圳东边的汕尾雷达站(海拔277米)录得49.8米/秒的15级阵风,远超过深圳地区录得的最强阵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台风眼(白色区域)几乎覆盖深圳时级大风风速图

        台风眼(白色区域)几乎覆盖深圳时级大风风速图

三、“妮妲”与近十年其他台风比如何?

在“妮妲”之前,近十年中影响深圳最为严重的台风是2012年7月在江门市登陆的“韦森特”。“韦森特”给深圳带来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强风,导致了大量树木倒伏,当时录得的最大阵风达到了14级,比此次“妮妲”带来的风更强。有市民也比较好奇,为何“韦森特”并未在深圳登陆,风力却比在深圳登陆的“妮妲”更强。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见前面的解释——“韦森特”在深圳西边的江门登陆,深圳正好处于台风右半圆强大的云系中间,长时间受到强风的直接袭击。然而“韦森特”带来的雨的影响却不如“妮妲”,因而只得让出近十年影响深圳“最强”台风的桂冠。

上图:“妮妲”、“韦森特”和“尤特”路径和强度

        “妮妲”、“韦森特”和“尤特”路径和强度

还有部分记性特别好的市民提及2013年的“尤特”台风,指出它是上一个8月份登陆广东的强台风,想知道“妮妲”与他的PK结果。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尤特”登陆地点位于阳江,距离深圳比“韦森特”远了约100公里,因此对深圳的影响小了许多,无论风还是雨,在近十年影响深圳的台风中,都难以排到靠前的位置。

四、下一个台风啥时候来?

按照深圳市气象局的预测,下一个进入深圳市500公里范围内的台风有可能出现在8月中旬末至下旬初,但目前来看对深圳的风雨影响将小于妮妲。深圳市气象台将密切跟踪台风动向,随时根据所掌握的最新资料向市民发布及时的预报和预警。

 未来天气预测

IMG9439e599e6b342030497222

预计我市5日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云间晴天,天气炎热;6-8日受副热带高压东部偏北气流控制,将出现持续炎热到酷热天气,阳光猛烈,午后易出现局地短时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33-34℃,中北部和人口密集区可达35℃或以上。本轮高温酷热天气过程的最高气温、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均不及7月27-31日因台风外围下沉气流造成的高温天气过程。

IMG9439e599e6b342030497223

另外,今年第5号台风“奥麦斯”(热带风暴级,英文名:Omais;名字来源:美国;名字意义:漫游)于4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南偏东方大约2070公里, 未来趋向日本以东洋面,对我国无影响。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