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姐姐1996年办的公交月票,是成人票,每月55元,限本人使用,当月无限次乘坐市区公交车。”读特网友源源发来一张保存完好的1996年的公交月票,当年购买月票须凭特区身份证,月票必须张贴个人照片,还要加盖“公共汽车月票专用”骑缝章才有效。
从早期的人工售票到无人售票,再由IC卡/深圳通到手机扫码,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公共交通变化很大,支付方式也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便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公交车。(图片来自:深圳巴士集团)
1975年,深圳首台公交车从侨社开往东门,这台公交车隶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宝安县深圳镇人民汽车公司”——深圳巴士集团的前身。
1983年,公司改制为市属国有企业,更名为“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
1992年11月,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10路、203路率先全国实行无人售票。
无人售票公共汽车开行剪彩仪式。(图片来自:深圳巴士集团)
市民投币上车。(图片来自:深圳巴士集团)
1996年11月,深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启用公交非接触式IC卡系统。
车上安装非接触式IC卡读卡机。(图片来自:深圳巴士集团)
而如今大家使用的深圳通卡是在2004年才有的。
2004年7月,深圳市政府召开了"关于研究推进我市交通一卡通相关工作的会议",提出了深圳市交通坚持"一张卡、一个标准、一个公司运营"的原则,并提出了在坚持企业化、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组建深圳通公司。据此,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13日注册成立。
随着手机的普及,卡式深圳通后来又有了手机深圳通的业务形式。手机深圳通业务的主要内容是将深圳通卡的功能集成到手机RFID-SIM卡中,用户办理及成功开通手机深圳通后即可实现“坐公交、地铁、的士”时刷手机付费功能,并可享受随时随地的空中充值和查询服务。
而到了移动支付普及的今天,手机扫码付费乘车、坐地铁也成为现实,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支付方式越来越方便。
(本文综合深圳巴士集团、深圳通公司等内容)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