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人还不知区块链为何物时,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已经在深圳落地了。
8月10日,曾创造“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国贸旋转餐厅开出,标志着深圳成为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首个试点城市,纳税服务正式开启区块链时代。
区块链电子发票一旦试点成熟并推广开来,那些在街头巷尾叫卖假发票的从此就要洗洗睡了。
一、当区块链遇上发票,“锤子”与“钉子”的天作之合
众所周知,发票是商业交易的凭证,具备交易维权、会计记账和纳税基础凭证三大职能,是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则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一项颠覆式创新,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
当区块链遇上发票,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区块链作为一种不可篡改、防删除的分步式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伪造、无法篡改和可追溯的特征,在税收征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17年,二十国集团(G20)报告作者Julie Maupin指出,各国未来应果断在税收等重点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政策目标。去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成立了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团队,并组织召开“区块链技术与税收管理”专题研讨会,明确提出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
当前,从“以票控税”转向“信息管税”乃大势所趋,其重点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强调涉税信息在税源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可以确保发票唯一,做到从领票、开票到流转、入账、报销、全环节数据信息和状态完整可追溯,与发票逻辑吻合,能够有效规避假发票,完善发票监管流程,是实现“信息管税”的利器。同时,从市场规模和技术适用性来看,发票都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如果把区块链技术比作“锤子”,那么作为其应用场景的发票便是一枚新“钉子”。
在区块链的赋能下,区块链电子发票可以将每一个发票干系人连接起来,让发票信息全场景流通。深圳首期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应用中,“微信支付—发票开具—报销报账”的全流程、全方位发票管理,优化了整个开票报销环节,实现了消费场景和纳税服务的无缝链接,达到“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改善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也能节省商户用于开具发票的时间、硬件、人力成本,还能优化城市税收营商环境,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
二、对传统发票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升级
正如新能源车不等同于普通的电瓶车,区块链电子发票也不等同于普通的电子发票。
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探索推进发票无纸化试点,降低发票使用和管理成本,逐步实现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的变革”。
如果说普通电子发票之于纸质发票更多是形式上的革新,那么区块链电子发票则是对普通电子发票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升级。此前电子发票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很容易被重复下载和打印,而且很容易通过PS技术篡改信息,容易造成电子发票重复报销、入账以及虚假报销、入账的潜在风险。同时,电子发票分布在第三方服务商平台或自建平台,发票数据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给税务机关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并且,消费者在获得电子发票后,仍须上网打印成纸质发票,才能完成报销。可以说,普通电子发票并没有解决纸质发票时代的痛点。
区块链电子发票指向的是更高层级的发票生态体系。普通电子发票只是将发票信息的存储载体从纸张换成了中央服务器,仍是一座封闭的“孤岛”,造假的成本依然很低。而区块链技术在时间纬度上保持了连续性,在空间纬度上保持了开放性,可以通过系统和程序形成一套立体化的透明真实的信用管理体系,实现“交易即信用”。无法篡改且可追溯的交易记录本身就是信用链,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有待深入挖掘的“金矿”。
深圳首期试点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虽非首例,但却是目前唯一获得国家税务总局批复与认可的落地试点项目。
从技术上来说,普通电子发票“上链”并不难,难的是基于区块链的原生电子发票。此前市面上流传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大多只是普通电子发票与区块链技术的简单“叠加”,即在部分交易环节尝试“上链”,仅是基于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的技术创新,利用区块链增加了存储的作用,只发挥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价值。此类“区块链+电子发票”,我们可以预期发票“上链”后的“今生”,但却保证不了其“上链”前的“前世”,即发票信息的产生过程依然不可控。
相较之下,深圳首期试点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是基于区块链的原生电子发票,从支付开始的所有环节都在链上完成,是一套完整的税务管控体系,与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并存、并列、并行。区块链电子发票的落地应用,将让税务管控更加智慧化,提高税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着力打造“智税”的“深圳样本”
早在今年5月,腾讯就与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宣布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区块链电子发票解决方案是双方的重点合作项目。区块链电子发票的落地,是一次税企双方通力合作、资源互补的积极探索,也是深圳积极运用现代化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前沿技术与税收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深圳样本”的创新实践。
如何在试点过程中对区块链电子发票生态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更好地加以推广应用,乃当务之急。
比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对税务场景进行深入挖掘、细分、赋能,结合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产品扩大应用入口,接入更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其他不同服务的供应商机构拓展覆盖范围,并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纳税信用等级、风险识别预警、政策分析制订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
再如,针对公众对于发票数据“上链”的安全性的疑虑,从纳税服务、纳税人、政府宏观管理等多个角度,持续完善数据驱动、智能应用、信用支撑、移动互联和风险自控的税务管理服务综合技术体系,为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随着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成熟和演进,企业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和税务信息有望在一张发票上实现一体化。届时,我们能看到的可能就不只是现代化的“智税”生态,更是生机勃勃的社会诚信体系,以及活力四射的高效市场。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