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蒋汤清到深圳的第28年。当年他任职的深圳市鹏基工业发展总公司,1999年经过公司制改造,成为深圳鹏基(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又更名为深业鹏基(集团)有限公司。他也差不多在那时候退休。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蒋汤清来说,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从最初泥岗村十来平方的小房子,到莲塘社区,再到龙华水榭春天社区,房子变大了,环境变好了。
不变的是初心,不管在哪里,他都坚持用文字图片记录生活。
蒋汤清早年中专毕业,在工厂时保送至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技术出身,后转型任行政管理岗位。在贵州771厂任职办公室主任的时候,他就时常利用空余时间写作,给报纸杂志投稿。那时候写文章靠手写,因为要投递到多家媒体,所以常用到复写纸。
从笔纸誊写到电子文档,从信封投递到电子邮件,蒋汤清一直坚持写作。翻开他的收藏本,里头贴满剪报,其中有一份就是《深圳特区报》科苑专栏刊发的他的投稿《使用星星灯要注意安全》。
蒋汤清还说:“我曾经连续三年被《深圳老年》杂志评为优秀通讯员,有时候一期刊发四五张照片。”
如今的他,以“金国先生”为笔名,活跃在深圳各大网络社区论坛。蒋汤清习惯用相机拍下生活的瞬间,以文章记录日常的点滴。他也是深圳社区文学大赛的活跃创作者。社区文学大赛首创于2013年,是深圳首次开展的一项全民写作工程。在蒋汤清的社区文学网络主页,可以看到他自2013年至今的创作。
笔耕不辍的生活,使得蒋汤清成为全民写作工程的一个典型。据了解,在知名导演李亚威的最新纪录片《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中,蒋汤清是其中年纪最长的拍摄对象。该纪录片通过跟随拍摄20多位全民写作工程的优秀创作者,呈现别样的深圳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