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市交安委获悉,8月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交安18”行动,行动中多部门联合从强化源头监管、开展严查整治、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深度调查、宣传教育警示、完善交安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今年1-7月份,我市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168人死亡,同比减少24人、下降12.5%;受伤579人,同比减少170人、下降22.7%。事故多发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但事故死亡人数总量依然比较大,部分区域、部分路段、部分行业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多发。
8月1日,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夏季攻势”专项行动,为深入贯彻省、市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夏季及年前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市交安委决定从8月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夏季攻势”暨“交安18”行动。
市交安委办公室副主任刘晓定介绍,行动从强化源头监管、开展严查整治、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深度调查、宣传教育警示、完善交安机制等6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攻坚治理。源头监管方面,交通运输、教育、公安交警等部门将联合行动,对全市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校车、重型货车、重型挂车、营转非大客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开展摸底排查和集中检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及时整改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实行停止办理业务停运停业整顿,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和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并分别列入“黑名单”。清理违规挂靠。加强重点车辆动态监管。
同时,全市将重点开展十项交通违法整治,改善交通安全环境;开展道路隐患分类分级排查,对高速公路、道路上的重点隐患、城中村道路隐患全面排查治理,挂牌整治事故多发的15个街道、10条路段、12家企业,相关各区分管领导、街道主要领导要负责跟踪督办;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倒查,以严厉问责倒逼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曝光一批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组织重点车辆驾驶人、特殊行业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健全各级交通安全管理机制,9月底前各区、街道成立区、街道交安委及办公室,全面推进社区、企业、园区交安站建设,年底前完成交通安全工作站试点工作。
十项交通违法整治
1、大客车、面包车整治
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超员、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落实旅游包车客运市场监管责任。
2、整治酒驾、醉驾、毒驾
持续开展常态“猎虎”、周末夜查行动。
3、“BD”综合整治
严查整治涉摩涉电、三轮车、泥头车、搅拌车等各类违法。
4、强化夜间重点整治
严控夜间交通事故。
5、强化联合整治
联合东莞、惠州交警在“深莞惠”城际交界道路的联合整治;与交通运输建立公路货运、客运车辆联合治超机制,落实“双处罚”。
6、加强重点违法整治
严查严处“三超一疲劳”、闯红灯、闯禁令、开车打手机、不礼让行人、行人非机动车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7、推进高速“畅安2018”专项行动
重点查纠超速违法,针对恶劣天气、夜间等重点时段,落实“降速、控距、亮尾”措施。
8、开展“生命带”专项检查
严查道路上司乘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违法行为,增强司乘人员“生命带”的安全理念。
9、源头治超
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货运场站、建筑工地、沙石料场、钢铁市场、港口、机场、车站、农批市场等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督检查,落实道路货物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各项措施,特别是涉及余泥渣土运输的源头场站、工地,签订货运源头安全责任书,通过巡查、视频远程监控、驻点等方式加强监管,实行责任倒查机制。
10、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综合治理
每周至少组织1次源头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生产、销售企业(门店)的监管;组织开展“赠头盔送安全”等系列活动。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