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博:宝安这个社区工联会来了位“清华生”
​读特记者 叶志卫 文/图
2018-08-04 08:01

石文博(右一)在工会活动中与工人打成一片。

近日,记者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和平社区内采访时,辖区内企业兴宝风帆厂职工张春云说,“一位清华大学研究生也来我们工会工作,我觉得不可思议。”

这位特殊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就是石文博。她目前是宝安区福海街道和平社区工联会(简称工联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和平社区是市总工会建立的“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3年前,石文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和平社区,通过深耕基层、最大限度凝聚和团结职工群众,打通联系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工会会员从原来的2.4万人,发展到现在的4.7万人。

目前,和平社区试验区探索的创新模式也得到认可,在全省进行推广。

做基层工会工作,要先和工人交朋友

石文博是清华大学社会学劳工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她告诉记者,她从本科时代开始就关注劳动关系问题,长期的调研让她积累了大量经验和对工人的感情。

2014年9月,深圳市总工会决定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工业社区和园区建立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其中,和平试验区以社区工会联合会为载体开始运作。“当我的大学老师向我推荐了这个项目,我非常兴奋,我看到了改革创新的方向,听到了时代的召唤。”

和平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社区,以电子、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2015年3月,石文博来到和平社区,然而开展工会工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到工人们的信任,就花了一年时间。”石文博说,“一开始,我们做的宣传资料,都是文字、通篇法律知识,却得不到工人的关注。职工之家开展活动大多免费,我们也欢迎大家带朋友来参加,结果工人们却误认为,搞活动不要钱还可以带朋友来,这是传销。”

石文博至今记得,第一次开展活动时,现场只来了11位工人,还有3位是临时从街边拉来的。她一度非常苦恼,但她坚持认为,“做基层工会工作,要先和工人交朋友,逐步让工人了解工会、关心工会,然后才谈得上参加工会的组织建设。”3年来,她也一直这么做。

让工会成为工人的“娘家”

通过坚持不懈的主动服务、利用“互联网+”扩大工会影响力等方式,石文博和同事们的努力逐渐得到了认可。

辖区内职工变“被动入会”为“主动加入”,3年来,工联会累计发展工会会员2.3万人,新建工会57家,在中小微企业密集的工业园区成立工会小组265个。“现在回过头看,只有坚持下去,真正走到工人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工人才会真正信任自己,才会愿意关心工会是什么。”石文博说。

“工会就是娘家,”辖区内企业日东精密厂职工黄艳好说,“去年,我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说出来之后,工会帮了我很多,石文博还帮我组织了筹款活动,解决了我们家一个大难题。”

“工作当中要带着感情,我们在工人当中组织瑜伽班,老师上课第一句话就说,我也是打工的。一句话就拉近了和工人的距离。”石文博认为。现在,她甚至能从一张宣传单中也能琢磨出门道来——字少画多的海报宣传效果更好,字多的传单工人往往随手就扔了。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她与同事们一起带领和平社区工联会实现了与工友们的“零距离接触”。

工联会通过摸索出的群众化工作方法,“自上而下”指导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与“自下而上”培育工会群众基础相结合,开展工作:通过入企“三同”(即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人情怀和工会立场;根据工人的“生物钟”,采取“7×12小时”无缝隙工作时间,保障能在业余时间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以职工的需求为导向,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严格按照“四不两有利”原则开展活动;通过培养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延长工会的“手臂”,让他们在工联会活动和企业工会工作中担任组织管理的角色。张春云、周灿飞等工会积极分子,先后被企业工会会员代表选举为企业工会副主席、委员,工联会真正成为工友们的“娘家人”。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叶志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