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文艺作品中品读党史!深圳大学推动党建与艺术教学活动双融双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婉辛
2021-03-30 19:35
摘要

艺术家与历史事件交织,它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再现、事件的陈列,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革命者对新的生活、新的希望的必胜之心。

“我认为,艺术必在历史之中。没有可以超越特定历史时期而存在的永恒的艺术。”这是罗伯特∙马瑟韦尔的一句话。近日,深圳大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深圳大学艺术学部主任钟曦教授以“读画品艺、学史明理”为主题,带领师生共同品读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此次思政课精选了现、当代美术史上多幅经典美术作品供大家品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过草地》《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一幅幅画作反映的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大事件,以画为体,以史为魂,艺术化情景再现了从中共一大会议到长征、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建设等每个重要时刻,以此为主线,贯穿起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钟曦教授表示,“艺术家与历史事件交织,它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再现、事件的陈列,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革命者对新的生活、新的希望的必胜之心。”通过“美术点评+党史解读”的方式,不仅可以陶冶同学们艺术审美,读懂艺术佳作的立意之深、造型刻画之精、形式语言之新,也可以在赏析经典中逐一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让历史变得有血肉,更加真实可感。

钟曦教授介绍,《南昌起义》是画家黎冰鸿195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作表现的是黎明前的夜晚,领导起义的几位领导人做最后的部署,因此整体色调偏冷。画面中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和刘伯承处于相对靠左的位置,相对集中的出现,并且通过画面光线的处理,达到了突出的效果,且周恩来的空间位置正处于整个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另外,起义的集会地点江西旅行社的基本外观与环境表现得精准。

钟曦教授介绍,这幅油画《秋收起义》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画面充分突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他手拿斗笠,阔步向前的姿态豪情满天,他微昂的头颅、深邃的目光、坚定的表情,显得高瞻远瞩。右侧一组行军的战士,他们充满信心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对领袖的信赖;中景肩扛梭镖的儿童和身着起义军服的士兵,回望领袖的欣喜神情,充满景仰之情;左侧齐步向前的两名赤卫队员,肩扛土炮,身背大刀,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作品的造型和色彩运用充满时代的审美特色,场面恢弘有气势,主体人物高大突出,充满象征意味。造型具有戏剧效果,色彩浓烈,画面明亮,具有当年备受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典型特征。  

据悉,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旨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将依托艺术类学科美术、设计、音乐、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等专业特色,通过实践、竞赛、展演、项目研究等形式,把党建的内涵要求与丰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原题为《在经典文艺作品中品读党史!深圳大学推动党建与艺术教学活动双融双促 》)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婉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