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院成功开展首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手术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欧阳雅帆
2018-07-31 13:48

7月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收治一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1岁的周先生。患者2天前因突发眩晕在当地医院就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发现右侧枕叶脑梗死,大脑后动脉闭塞,基底动脉显影不佳。给予常规治疗,症状未见改善,还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出现平衡障碍,不能站立、行走。

神经医学中心周列民教授、侯清华副主任医师、刁士元副主任医师组织开展团队讨论,结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认为周先生是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动脉到动脉栓塞引起的多发脑梗死;有可能衍变成急性、完全性的动脉闭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甚至死亡。神经医学中心当即启动抗血小板、强化降血脂治疗,并积极扩容纠正脑低灌注状态。经初步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头晕基本消失,听力恢复,可下床行走,未遗留残疾。

患者病情平稳,但隐患并未排除,有可能再次发生脑卒中,就像绑了个“定时炸弹”,随时危及生命。鉴于此,神经医学中心进一步对周先生血管功能和侧枝循环进行评估,确定其有血管内治疗的充分指征。7月17日神经医学中心刁士元副主任医师对周先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评估了血管径路并再次确认了患者血流代偿的状况。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周密准备,7月26日,中山七院神经医学团队为其开展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解除,术前显影不良的左侧大脑后动脉完全显影;复查头颅CT未出现脑出血及造影剂渗漏;复查脑多普勒超声,左侧椎动脉血流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原先重度狭窄的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得到扩张,血流恢复正常,手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术前检查,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支架置入术后复查,血流恢复正常

本次手术是中山七院开展的首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手术,标志着医院具备了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以及脑大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能力,对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了70%至80%。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死,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一类疾病。

由于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脑卒中发作快速救治是关键。在最佳卒中急救体系中,卒中发作5分钟内就要识别清楚,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溶栓和取栓救治。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正确辨别中风呢?

谨记“FAST”救命字诀

F(即Face)面部不对称:让患者试试微笑,中风病人一侧脸部低垂。

A(即Arm)手臂乏力:让患者向两侧伸直手臂,中风病人一侧稍有下垂。

S(即Speech)言语障碍:让患者重复一句简短的话,看有否重复、言语奇怪、含糊不清等情况。

T(即Time)尽快就诊:当出现上述任何一个卒中征象时,尽快呼叫120,请神经科专科会诊治疗。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欧阳雅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