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攀计划大师训练营启动:培养新型影视人才

澎湃新闻
2021-03-29 19:19
摘要

3月27日上午,中国电视新文艺群体英才培养项目“登攀计划”开班仪式暨首期大师训练营在北京会议中心启动。

中国电视新文艺群体英才培养项目“登攀计划”开班仪式暨首期大师训练营在北京会议中心启动。

3月27日上午,中国电视新文艺群体英才培养项目“登攀计划”开班仪式暨首期大师训练营在北京会议中心启动。此前通过行业推荐和公开招募选拔,“登攀计划”第一期已招收制片人、导演、编剧三大类电视精英共40位学员,他们将进入“登攀计划”首期大师训练营。

“登攀计划”中国电视新文艺群体英才培养项目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视协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新湃传媒承办,同时联合爱奇艺、腾讯视频、新丽传媒、优酷、正午阳光等网络平台、影视企业共同发起的公益性人才培养计划。组委会目前已召集40位学员,并选聘国际国内顶尖影视专家和行业领袖担任导师每月为学生授课,同时将“超短剧”作品创作实践与大师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培训机制,致力于培养一批熟悉和精通影视工业化流程,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型影视人才。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孝汉在讲话中强调,电视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生活,其次,要“把创作生产优秀电视作品作为首要任务”,大家要以“戏比天大”的精神对待文艺创作,青年文艺工作者应该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建立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

高长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结合“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 概括了自己的工作体会。他从《在一起》《山海情》等现象级的精品电视剧受到了启发:编剧、导演、演员要真正学会深入生活,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希望大家能离生活、离真实更近一些,电视剧作品精品就会多起来。

作为联系服务文艺两新的业务工作部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一直关注着“登攀计划”的每一步进展。谢力在活动现场谈到,“登攀计划”是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效能、助力青年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各位学员艺术创作实现新的突破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林永健

演员林永健在现场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他谈道:“作为一名演员我是幸运的,我在台前享受着掌声,享受着观众的喜爱,但我深知要呈现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所有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才是成就一部作品的关键所在。创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翻过一座山,还有更高的山,就像我们这个项目的名字一样,需要不断地登攀,从平地到高原,从高原到高峰,艺无止境,唯有前行。”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介绍:“此次训练营的课程体系中有行业内名师指引方向,解析顶层设计,也有一线专家指导专业采风,参与创作实践,在课程中继承老一辈影视人的精神,凝聚新一代影视人的思潮,共同创造有影响力的精品剧作。”

3月27日下午,作为“登攀计划”中国电视新文艺群体英才培养项目的第一节课程,中央党校中国史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学斌以《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进行了分享。

王学斌谈到,虽然现在很多编剧和导演对古装电影和中国风充满了兴趣,但其实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搞清楚古代文化中哪些是糟粕,哪些可以再创新。

“有一个反面的例子,去年的一个电视剧《雷霆战将》,看了一集我就要崩溃了,本来以为八路军抗日队伍会住个破庙和窑洞,然而却是独栋大别墅当指挥部,而且八路军战士们打了发胶之后,出生入死发型丝毫不乱。更不能忍的是国民党将领,鬼子打到我们身边了还抽着雪茄,喝着咖啡说咖啡的糖放多了。”王学斌说。

《雷霆战将》

近些年清宫剧的题材很受欢迎,但也出现类型趋同,题材立意相似情况,王学斌说:“我们把古代人物进行各种演绎,但是演绎题材总是人和人的勾心斗角,会把整个历史矮化。”

中国的文化是多元的,尊重民族文化的同时要能发掘一些优质的资源,“少数民族的很多文化资源是非常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比如我在贵州的时候,贵州苗寨和侗族文化特别值得打造,但我们还是做的不够。”

“我认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是全学科的介入。现在一条腿已经迈入了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各个学科必须要融为一体,写个剧本光靠文字语言不能完全成为镜头语言,所以要懂镜头,这样编剧和导演才能更好的无缝对接,未来工厂是全学科的,绝对不是靠学历史、文学和哲学能承载的。”王学斌说。

原标题《登攀计划大师训练营启动:培养新型影视人才》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范锦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