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应该以‘产研、产融、产城’三位一体构建智能产业创新生态。”18日,市政协六届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深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专题协商会上,深圳市政协常委、三诺集团董事长刘志雄在大会发言中重点谈到对深圳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蝶变和引领的思考。
他说,过去,深圳抓住了多次机遇从而实现腾飞,现在深圳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工业4.0已经到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成为产业风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振兴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叠加效应,并正从信息社会走向智能社会。
他表示,在三位一体的智能产业创新生态里,产研就是基础研究和创新应用相结合,产融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相结合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不可割裂,产城就是产业生态和城市发展相结合。
刘志雄说,在产研结合方面,深圳可发挥港深两地优势,打造世界级的科研机构,两地政府可支持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深圳成立大湾区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时,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实行开放式创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集创新加速器、工程测试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于一体的集群式创新力实现基地,将创新力接驳产业力,形成商业力,把深圳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原创力中心”。此外,建设全球最顶级的工业设计学院,构建深圳设计产业生态链,打造“创新设计硅谷”,通过设计创新把科研技术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场景应用。
他提到,深商群体“创新、敢闯、开放、务实”是深圳宝贵的财富,应该鼓励深商发挥企业家精神,将产业赚到的钱投回产业、反哺产业。刘志雄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产融结合,深圳有必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来提高深商的投资积极性,对企业出资的产业创新投资基金,政府予以配资支持,同时对产业基金投资所得,进行相应的税收减免。
刘志雄还建议,深圳可通过构建产城融合新模式、打造产业集群新优势,推动实现跨越发展。他特别提到,深圳相继有“三来一补”工厂、制造型大企业自建产业园区、政府主导规划特色产业园等三个阶段的产业空间。目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深圳应该建设4.0版本的产业空间,即以资源共享、多元聚合、要素流通、生态循环、优势叠加、生活便利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生态城。因此,他建议,应基于智能制造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建设大湾区智能智造创新生态城。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