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我国颠覆式创新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政策环境、人才基础、经济雄厚实力、创新环境等为下一步做颠覆式创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深圳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3月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展开一场高级别对话。这场科技界的巅峰交流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表示对这种新鲜的好奇完全没有抵抗力。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上,薛其坤表示,高等教育已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现在的大学发展也应该变得更有理性。从物理学出发的话,要教育学生理解自然社会,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到教育学生怎么利用学到的知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努力。
大道至简回到太阳
马斯克在美国家中远程视频参会时,虽然不能现场展示“动感舞蹈”,但谈到了他关注的颠覆性创新如何塑造未来世界,如人工智能、数字医药、自动驾驶,3D遂道。当然“火星人”也不忘继续为他的火星移民计划做推介。
“地球已经存在4.5亿年的时间了,现在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机会,生命可以走出地球,我们也可以去探索其他的星球,来确保我们意识的传递和延续。”
而薛其坤为大家分享的是他作为物理学家长期思考的问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或是基于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循环。
“太阳上每时每刻都在聚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能造就了地球上的万物,植物、动物经过长达几亿年的演化,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化石能源,但化石能源不能再生。”
他说,人类在过去25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这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依靠化石能源,但现在人类能继承的能源已经寥寥无几,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用量,可能50年以后石油和天然气将会用光,那现在的技术还能继续存在吗?
“马斯克给我们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那就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也有很多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做这件事,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薛其坤认为人类唯一答案是要开发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下一个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将是基于太阳能的光电效应——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循环”。
什么是“可持续循环”?薛其坤将其定义为,在基本上不使用化石能源的情况下,包括太阳能电池的清洁能源能保证三次工业革命造就的主要核心技术能被持续地运用,飞机还能继续飞、汽车还能继续跑。有了太阳能电池,还需要其他配套技术,可以把能量储存起来,像化石能源一样方便。用氢气来代替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将是最科学的答案,既高效,又干净清洁。
如何得到氢气呢?他认为,答案当然还是回到太阳,将光用最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收集起来变成电,用最好的储能技术变成像化石能源一样方便可用的技术,然后用收集的电源源不断地把水分解变成氢气。这将是很多科学家要做的研究,比如下一代的电池材料,光能转化率达等等,这就需要材料科学、量子科学等等长期的科学研究回答这个问题。
“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大道至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大道至简。按照热力学的物理学规律,任何能源使用过程中都会造成浪费,造成二氧化碳等污染。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初心,从最基本的爱因斯坦的核聚变出发,回到太阳,利用地球上人类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氢发展最清洁、最有效、最长久的太阳能光电制氢的氢能技术。”
“希望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联合起来,通过30年到50年甚至100年的科技创新,在化石能源彻底消耗殆尽之前完成这一使命,保障我们这个地球会永远地美好可持续发展。”薛其坤说。
建一个特斯拉大学
怎么样让年轻人为实现真正的颠覆性技术做好准备?
对此,马斯克认为需要教大家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从现实的角度思考和实践物理学。“我觉得物理学可以以更加互动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尤其是大学教育,一个教授一直在单向地教授是一人戏,是一再重复的一个过程。与其这么做,还不如让学生们自己在家看老师的讲课,这样还可以回放,还有音视频的效果,有可能更好。课堂里的时间不是用来教授而是用来讨论的,我觉得这样对学生和老师来讲都会更加愉快。”
薛其坤认为,高等教育已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现在的大学发展也应该变得更有理性。从物理学出发的话,要教育学生理解自然社会,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到教育学生怎么利用学到的知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努力。
“以后是不是要把知识产业和经济发展、人类福祉结合起来,马斯克先生可以办一所企业大学,这样更容易让教育和产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我想也许过十几二十年后,像特斯拉办一所大学,更加有目的的从事高等教育,也许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对此提议,马斯克饶有兴致地回应:“您的想法很有趣,实际上我们也想过要办一所大学。未来是机器人的时代,但相应的编程人才很少,所以我希望未来可以办一所大学,尤其是关于机器人编程方面的教学。”
对于中美两国加强科技界交流的问题,薛其坤认为,在科学界,交流合作很必要。科技的本质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变得幸福。作为物理学家、大学校长,永远希望能保持交流合作。希望中美两国能求同存异,把共同利益最大化。马斯克也表示,应该在提高互信的基础上展开更广泛的合作。
为人工智能划定红线
如何消除颠覆性技术可能带给人类的新风险和负面影响?两位“大咖”不约而同地提到对人工智能加强监管。
“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双刃剑’,技术颠覆性越强,‘双刃剑’的锋利度可能越大。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怎么能尽量朝着对人类发展更有利的方向去引导。”
薛其坤的建议是要给机器人设置红线,人类应该设置监督机器人的警察。“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一定要设一条红线,一旦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超越这条红线,出现一次重大犯罪的时候,我们人类警察应该有能力阻止它,这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人工智能应对可能是人类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之前没有什么比人类更聪明”,马斯克将人工智能比作人类,认为二者之间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但人类处理事情的“带宽”有限,所以人工智能会强大很多。他举例说,比如自动驾驶将极大的改善交通状况。
马斯克说:“我觉得在一定的程度,人工智能的管理和人工智能的共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安全,都应该加强监管。我支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
学物理大有前途
怎么吸引年轻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对看上去比较无聊的物理这类基础科学感兴趣,而不是计算机或金融?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两位物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物理学进行“安利”。
马斯克说:“物理一点不无聊,很有意思。可能物理学的讲座、论文要求严谨,不能掺入太多感情,所以让人觉得干巴巴,实际上物理学可以解释宇宙,它很精彩。另外,我希望年轻人也要多关心经济学。你有一个设计,不仅要保证它在科学上可行,还得做到成本上可行。电池储能技术、风能、太阳能等等是未来的焦点领域,是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科学的问题也是经济学的问题。”
“马斯克是学物理的,他成了著名的企业家;今天对话的主持人薛澜是学物理的,他成了著名的管理学家。所以,物理为大家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物理大有前途。即使像我没有其他本事,也可以在60岁保持对物理的热情,在物理学界做一点贡献。”作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薛其坤怎么能少得了对物理学的推广呢?他以幽默的回答结束了现场对话。
深圳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此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薛其坤说:“马斯克对未来科技创新方面的理念非常超前。大胆试错,敢于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他为什么成功的原因。”
他认为这次对话碰撞出的火花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理念上,“就是敢于在基于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大胆去想象,像科学家想象新的科学一样,像一个发明家不断思考新的发明一样,要有非常超前的创新意识,甚至是‘不靠谱’的事。”
刚刚履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我国颠覆式创新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政策环境、人才基础、经济雄厚实力、创新环境等为下一步做颠覆式创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深圳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原题为《“物理界男神”VS硅谷“钢铁侠”,巅峰对话畅谈颠覆性创新》)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刘思敏 张颖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