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群体休闲旅游消费最爱什么?休闲绿皮书告诉你
读特记者 李萍
2018-07-13 16:03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明朗的背景下,银发群体已成为休闲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他们出游频率怎么样?每年旅游消费多少?消费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7月13日,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主办“休闲与美好生活: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发布暨研讨会”。绿皮书指出,基于2016年的“中国国民旅游休闲状况调查”相关数据分析,中国老年居民休闲旅游存在出游频率与消费水平较高、消费主要集中于交通与餐饮方面。

绿皮书指出,发展老年休闲旅游产业为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年居民休闲旅游存在出游频率与消费水平较高。在2016年外出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的老年人群体中,约有49.1%的老年人外出休闲旅游2~3次,出游1次的老年人占38.4%,而出游4次及以上的占12.5%,这说明老年人的出游频次以2~3次为主。就逗留时间而言,老年人全年外出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的逗留时间主要集中在10天及以下,其中5天及以下的占30.6%,6~10天的占31.0%,而11~20天的占24.9%,20天以上的仅占13.5%。由此可见,老年人群体外出旅游频率相对较高,逗留时间相对较长。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旅游消费水平较高,消费较为谨慎,主要集中于交通与餐饮方面。据调查结果统计,2016年老年人旅游消费在10000元以上的占比为31.8%,然后依次为5001~10000元、3001~5000元、1001~3000元、1000元及以下,其占比分别为25.3%、21.8%、19.0%与2.1%,显示了老年人休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较高,市场潜力巨大。

在老年人休闲旅游消费构成要素中,总体消费水平最高的是餐饮,其平均消费额为2295.1元,其次为交通,平均消费额为2120.7元,购物与住宿紧随其后,分别为1692.1元与1593.8元,而景区门票平均消费相对较低,为1102.8元。这说明交通与餐饮是老年群体休闲旅游消费的重头戏,老年人在休闲旅游过程中更注重基本设施的舒适性。

【读特新闻+】

面向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休闲公共设施严重不足

7月13日,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休闲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还体现在面向不同群体的设施和服务存在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面向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的休闲设施和服务不足。

首先,面向老人的休闲公共设施不足。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亿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7.2%。老年人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和旺盛的休闲需求,然而,相应的休闲活动场所和设施却不足。近年来,不少城市频繁出现因老人跳广场舞而引发纠纷的现象。一方面,公园、广场、绿地少,特别是县市一级更少,小区内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不足或失于维护,农村就更为缺乏;另一方面,适合老年人需要或为老人所专用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稀缺。人数不断增加、休闲需求高涨的老年群体,却没有适合的休闲空间,已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残疾人的休闲需求尚未得到重视。尽管2008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现实中,残疾人在出行以及参与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旅游活动中仍然普遍存在各种不便。即使是在城市,很多城市道路的盲道、人行道交通信号、公共建筑的升降梯以及残疾人厕位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情况都欠佳,可供残疾人使用的体育、文化和旅游公共设施很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7~15岁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与需求研究报告》显示,残疾青少年的休闲娱乐多局限于家中,以看电影电视(64.9%)、一个人发呆(38.9%)和上网(20.6%)为主,体育运动(6.9%)、看演出(2.4%)、旅游(2.3%)、参观展览和博物馆(1.3%)等户外活动参与率低。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城镇残疾人社区文化、体育休闲活动的参与率不足11%。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