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复婚再婚禁办酒”与“小二黑结婚”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18-07-03 22:25
摘要

近日,贵州天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该县规范城乡居民操办酒席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民间办酒,除婚嫁酒、丧事酒以外的酒席视为违规酒席,规定“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再婚除初婚方可操办酒席外,另一方不得操办。”这个规定很快招来专家的批评、舆论的挞伐。

近日,贵州天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该县规范城乡居民操办酒席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民间办酒,除婚嫁酒、丧事酒以外的酒席视为违规酒席,规定“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再婚除初婚方可操办酒席外,另一方不得操办。”

不出所料,这个规定一被报道,就很快招来专家的批评、舆论的挞伐。

集纳一下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规定涉嫌对复婚、再婚的歧视,“再婚的人很多,也是人生一大喜事,不应该禁止。想得这么细,太荒诞了,这就是莫名其妙、奇葩的规定。”二是从管理角度讲,规定明显手伸得过长,政府对老百姓婚丧嫁娶要遵循基本的风俗习惯。三是,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规定于法无据,虽非强制性文件,但也应遵循规范性程序,不应随意滥发,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前,首先应将自身的行为规范在法治的框架内。

其实,这样的批评意见已经不陌生,因为类似的规定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16年1月,贵州凤冈县就曾发布“关于操办酒席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复婚”和“双方均为再婚”不准办酒席,并称凡是生活和居住在凤冈县的人都要遵守。2017年1月,贵州凯里市也组织召开了全市规范操办酒席行为工作大会,对《凯里市规范操办酒席行为实施办法(试行)》进行全面传达,各级各部门签订《规范操办酒席行为工作责任书》,办法中明确“除结婚酒、丧葬酒以外的其他一切酒席一律视为违规酒席;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再婚除初婚方外,另一方不得操办”。自2016年以来,贵州省多市县都在出台相应条例,严格限制民间酒席操办,比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等下辖市县。

这些大同小异的规定,从一开始就被批评为“奇葩”,其中暴露的欠缺之处很明显,所以那些批评的声音也就很耳熟。但是,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却也总是阻止不了“奇葩”一次又一次绽放,原因何在?说起来,地方上的那些“始作俑者”也是满腹委屈。就像天柱县文明办主任陈守桢说的那样,“出台这个指导意见,是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后做出的。绝大多数群众认为,现农村办酒名目繁多,打工务工有些余钱,多花在了送礼上,有苦难言,希望党委政府能出面规范引导,倡导节俭办酒,减轻群众负担。”

出于善意,经过了深入调研,还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结果却招来一阵猛烈批评,于情理而言,确实有种“动辄得咎”的委屈。然而,对于政府而言,“法”本就该大于“情理”,换句话来说,背离了法治的轨道,再多的情理都说不过去。

但是,这也并非完全是情与法的冲突,更深处的问题,在于出台这样于法治精神有违的规定,看起来很努力很想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暴露出了某些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方法匮乏,社会治理能力低下的问题。

先不论是非对错,不妨温故而知新,回顾一下著名作家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故事。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创作灵感源自一起真实的案件。1943年4月,赵树理从驻地房东的一位亲戚那里得知,这位亲戚的侄儿与一名女子自由恋爱,结果却被地方上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虽然后来县政府经过侦讯,依法惩办了凶手,冤情得雪,但赵树理深入调查后发现,受害者两家虽然认为那位侄儿罪不至死,但对“自由恋爱”并不认同,村里的其他人竟然也持有同样的论调。

当时根据地刚刚颁布了《妨碍婚姻治罪法》,但观念的落后,导致“自由恋爱”的理念难以深入人心。这极大地触动了赵树理,促使他决心以此案件为原型写出一部文学作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将人们从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封建意识中唤醒。这才有了《小二黑结婚》的问世。很快,《小二黑结婚》成为破除封建迷信、打倒包办婚姻、倡导恋爱自由的代名词,在很长时间里发挥着法律法规都做不到的影响力。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有着陈腐思想观念背景的社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并不一定在于出台什么带有权力背景的规定、文件,而是需要以能够深入人心的方法改变观念进而改变行为。人民群众对于攀比摆酒的陈风陋俗,其反感实际上已经形成共识,这才有了“绝大多数群众认为”的民意。因而,相较于赵树理改变他所处那个时代的婚恋观念,今天,扭转民间大办酒席、互相攀比的陋习,要容易得多。但是,为何却偏偏要抱住出台“奇葩”规定的办法不放,置批评于不顾呢?说起来,还是因为一些地方不仅治理方法单一,而且治理思维简单粗暴,甚至逾越法律的边界,看似有为,实则乱为,看似勤政,实则懒政。

天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一纸规定,既没有什么强制力,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既不能改变行为,更难以改变观念。从2016年,“奇葩”规定层出不穷,本身就说明这样的做法效用甚微。所以,有再多的委屈,也都应当收起,相关部门应该向赵树理学习,有更走心的调研,更深入的思考,才能想到更多文明的办法,以更有文化的形式成风化人,移风易俗,否则一再重复被批评诟病的故事,就会导致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法治形象一再受损。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