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奋蹄!网红长沙犇出牛年加速度

湘港道微信公众号
2021-03-15 11:04
摘要

新的一年,长沙处处涌动着谋开局、抓发展、保民生的“春信”,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喜讯频传,为长沙打响了“十四五”开局的发令枪。

“三高四新”绘就长沙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三一生产的泵车产销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泵王”

1月中旬,国产首台超强脱困型TBM“黄河号”在铁建重工产业园顺利下线。

正月初六,首批600多台三一泵车、车载泵、搅拌车、起重机厂区在鞭炮声中驶出厂区大门;

3月第一天,中国商飞长沙大飞机产业项目在金霞破土动工;

3月5日,中联重科与土耳其成功签下一台2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出口订单,刷新了中国出口起重机的最大吨位纪录;

新的一年,长沙处处涌动着谋开局、抓发展、保民生的“春信”,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喜讯频传,为长沙打响了“十四五”开局的发令枪。

牢记嘱托,牛年开工跑出加速度

长沙这座不靠海,资源禀赋也并不突出的中部城市缘何能蕴含如此巨大的创新动能?或许我们能从“三高四新”战略中找到长沙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端倪。

什么是“三高四新”?这还要从去年9月的湘江之畔、岳麓山下开始说起。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为湖南留下的“三高四新”战略无疑锚定了长沙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回应了长沙发展的重大问题。将新时代长沙的角色定位、使命担当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市委书记吴桂英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上任伊始,第一时间就长株潭一体化进行专题调研。“长沙要主动作为,舞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龙头’!”吴桂英要求,“既要集中力量干好长沙事,也要更加主动做好汇报对接和服务;要发挥市场力量、强化产业协同,让三市百姓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牛年春节假期刚刚过去2天,长株潭一体化工程又迎来7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317.36亿元。

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是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另一重头戏,对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长沙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文斌指出,长沙将突出实践“三高四新”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聚焦公民个人及企业法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让政府被动履职尽责向主动积极作为转变。为此,长沙就行政许可互认、政务服务通办、产权保护一体化、公共服务延伸、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发展互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优化等方面初拟了包含10条具体工作举措的《推进长株潭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旨在加速推进长株潭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进程,力求把方向、需求找准,目标、措施定实。

长株潭城市群

勇于创新,“三高四新”紧抓发展关键词

在科技领域牵头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8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有效发明专利量增长20.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接近万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长沙如何当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成为长沙未来发展的破题关键。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吴桂英在长沙“新春第一会”上传递出的第一个“三高四新”战略的“解题关键词”。

吴桂英在会上强调:“要聚焦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数字经济竞争力、产业生态竞争力,加快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工程机械制造业是长沙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比重约占长沙全市产业的三分之一,占全国26%。汇聚了一批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蜚声国内外的本土高端制造业龙头。据悉,三一集团装备板块终端销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均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长沙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机械制造之都,而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则是长沙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2月20日,工作人员在三一重起驾驶室及操作室项目内作业

未来三年,长沙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计划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新增6家百亿元制造业企业和11家50亿元制造业企业。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至3.5%。长沙还在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若干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长沙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大方向。

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吴桂英在“新春第一会”上抛出的第二个“解题关键词”。吴桂英强调,“要强力抓攻坚、抓转化、抓平台、抓人才,加快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这五年,长沙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智能网联汽车、5G高新视频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都是其中优秀代表。未来,长沙市还将建成总面积为248.88平方公里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打造“1+2+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1个工程机械产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把先进储能材料、安全可靠计算机及创新应用产业集群培育成为2个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半导体等N个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3年,长沙目标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200家。

智能网联汽车在长沙湘江新区运营

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是吴桂英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的第三个“解题关键词”。吴桂英强调,“要抓好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建设、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长沙从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开放型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全市外贸进出口额5年内增长3倍,外贸依存度提升至2020年的19.35%。 开放格局呈现新态势,截至2020年底,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57%,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2020年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7个,比亚迪晶圆项目、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长沙。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

平台搭建实现新突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正式揭牌,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黄花综保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2020年进出口额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先后获批五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出口额占全市外贸比重为10%。 建成联通全球、辐射全国的陆海空综合立体对外通道,基本建成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据悉,未来长沙将全面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引领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宜居乐业幸福城市。

群贤毕至,五百强企业陆续抢滩

长风浩荡催征帆,勇立潮头踏歌行。近年来,长沙主动引来国内外“高精尖”产业陆续抢滩,长沙内陆开放高地的集聚效应开始凸显。

“十三五”期间,长沙市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100个,续存外商投资企业1110家。伴随着望城经开区的比亚迪电子智能终端制造项目、长沙湘江新区杉杉能源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长沙高新区中电科8英寸集成电路等一批优质项目的竣工或投产,长沙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助力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一大批顶尖科创企业陆续落户长沙,意味着“引入高素质人才”成为保障“三高四新”战略持续高质量推进的第四个“解题关键词”。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曾说,“外省人才越来越多,外国人才越来越多,长沙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化大城市。”

2月20日,长沙7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317.36亿元。

实事求是来说,长沙薪资在二线城市中并不算低,与一线城市比较却不占优势,那么长沙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或许,房价洼地与科教文卫软实力,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长沙房价在全国省会城市靠后,房地产调控“长沙样本”入选中国改革十大年度案例,教育与医疗资源却不输一线城市。两大“长沙优势”叠加,星城长沙对一线城市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言自明了。

在近3年,长沙以2018年增加23.66万人、2019年增加23.98万人及2020年增加41万人的优异成绩,再次向外界昭示着星城长沙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以及“三高四新”战略高速推进的可能性。

长沙市中心区人潮涌动

在长沙这片“手可摘星辰”的土地上,新一轮发展风鹏正举,这里的人们必将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他们坚信,惟实干者进、惟担当者赢、惟奔跑者胜。

(原题《“三高四新”绘就长沙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