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坚守三尺讲台 诠释责任担当

读特记者 李舒瑜 / 文 莫荣宝/视频
2018-07-01 07:57
摘要

“现在,看着初具规模的校园,想到日益成熟的教师队伍、日渐提高的教学质量,一股欣慰之情便充溢胸中。”吴昊说,党员先进性的探索之路没有止境,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甘于奉献的人民教师,才不会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

2004年,吴昊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到高级中学任教。14年来,从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到班主任、年级长、教学处主任,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将学生摆在第一位。他说,这份职业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

编者按: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深圳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积极奉献,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开设“党员新风范”专栏,聚焦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吴昊在工作中。

6月30日,记者在福田的一个小区里见到深圳高级中学东校区教学处主任吴昊时,他刚从位于坪山区的学校赶回来。两年前,他放弃了在“家门口”任教,选择了这条60公里的上班路,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在“七一”到来之际,他荣获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谈起当初的选择以及这些年的苦与乐,吴昊笑着说,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党员和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在他看来,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业知识,更要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一名党员,就要甘于贡献勇于担当,关键时刻绝不能退缩。

放弃出国培训接手“困难班”,当好学生“引路人”

2004年,吴昊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到高级中学任教。14年来,从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到班主任、年级长、教学处主任,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将学生摆在第一位。他说,这份职业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

5年前,市教育局安排吴昊赴英国培训,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时,学校正好安排吴昊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这个班是全校学生底子薄、问题学生多的“困难班”,班里还有一个“特殊”学生小庄,厌学、喝酒、早恋等问题让学校大伤脑筋。经过考虑,吴昊毅然放弃了出国培训机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如何带好 “困难班”?吴昊决定从小庄入手。经过深入了解,吴昊发现小庄本质不坏,人也聪明,主要是由于父母离异等家庭原因导致自卑、反叛,有“破罐子破摔”心态。于是吴昊主动找小庄谈心,跟他做朋友,小庄也渐渐打开心扉。一次晚自习后,吴昊送小庄回宿舍,路上小庄讲起父母,忍不住哭起来了。吴昊把手搭在小庄肩膀上,开导他说,人生有很多无奈,我们出生于什么家庭无法选择,过去无法改变,只有把握未来。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就一定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一天,他们聊到凌晨一点多。

“后来小庄改变很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小庄的努力带动其他的学生,这个班高考成绩非常突出,各项指标均排年级第一。”吴昊说,这件事也让他深深感受到老师作为学生“引路人”的力量。

舍近求远选择上班路,他说党员在关键时刻绝不能退缩

2016年,为了推动东部地区的发展,我市决定在坪山区建设高级中学东校区。吴昊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东校区筹建工作。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吴昊家住福田,离原来任教的中心校区不过500米,上下班十分方便。而坪山的东校区,离他家足有60公里,只能周末回家。当时,他的大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爱人刚刚二胎怀孕3个月。

早在中心校区任教时,就常有同事调侃吴昊是一个“不爱回家的人”,因为他总是最早到校最晚离校,几乎每天都给不同的孩子无偿辅导。此次“舍近求远”选择到东校区,他陪伴家庭的机会就更少了,这个选择让很多同事感到不理解。

吴昊也直言自己对家庭亏欠很多,只有周末回家尽力弥补,“我热爱高级中学,当学校需要我出力的时候,我怎么能够拒绝?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怎能退缩!”

传带帮教,两年培养35位优秀青年教师

新校区建设百业待兴,教师大都是刚出校门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都是名校毕业、素质高,但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讲课内容往往起点高、难度大,学生有点“跟不上趟”。

针对这个问题,作为东校区教学部门负责人,吴昊专门制定培养方案,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老师担任导师,自己也担任了4名年轻教师导师,开展传帮带活动。他带着老师们做课题、编印校本教材,帮助他们掌握学情、考情;只要有时间,他就搬着一张小板凳,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定期组织开展优质课、基本功大赛等评比活动,推动青年教师之间“比学赶超”。短短两年时间,他已为东校区培养了35位优秀的青年教师。

“现在,看着初具规模的校园,想到日益成熟的教师队伍、日渐提高的教学质量,一股欣慰之情便充溢胸中。”吴昊说,党员先进性的探索之路没有止境,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甘于奉献的人民教师,才不会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

见习编辑 张克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 文 莫荣宝/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