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全市将增加多少学位?肇庆市教育局局长这样说
南方+
2021-03-11 16:47

3月4日,肇庆全市范围内46个学校建设项目集中动工、落成,建设完成将新增学位45745个。如此大规模地、高规格地兴建学校,在肇庆市教育史上实属罕见。

“肇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日前,肇庆市教育局局长罗浩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坚持一手抓产业强市,一手抓教育强市,一手着力推进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八大行动”,一手着力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学校新建(扩建)和名校倍增“两个工程”三年攻坚行动,全方位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为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和人才支撑,进一步优化提升投资营商环境,为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肇庆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项目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记者:肇庆市委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均提及2021年要实施肇庆市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请讲讲推出“两个工程”的背景是怎样的?

罗浩翔:2020年8月21日,肇庆市委十二届192次常委会提出“要全面摸清明后两年基础教育学位需求,下大力气抓好公办学校新建扩建和名校创建倍增工程,统筹考虑教师编制、引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等一揽子工作,确保肇庆公办学位逐步满足需求、名校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之后在不同场合,肇庆市委、市政府均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城区学校布点建设,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公办学位紧缺”“缺乏名校、优质学位不足”等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上是肇庆市推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的工作背景。

记者:您提及城区公办学位紧缺,能讲讲目前市辖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情况如何?

罗浩翔:目前,肇庆市辖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有义务教育学校139所(小学84所,初中50所,十二年一贯制5所),在校生193872人(小学139530人,初中54342人)。随着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适龄入学儿童逐年增加,但学校建设步伐未能同步跟上,导致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紧缺,还存在一定大班额现象。

根据肇庆市教育、公安部门对未来3年户籍和随迁适龄入学儿童数据测算,综合考虑中途转学等情况,初步预测未来三年肇庆市辖区小学新增学位需求约1.77万个,初中新增学位需求1.02万个。

所以,我们推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是保障公办学位供给的强有力行动,是急群众所需、应群众所盼的民生“及时雨”。

肇庆市第一中学课堂。施亮 摄

记者:据了解,肇庆市教育局已经着手研究制定了关于肇庆市辖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的《实施方案》,能提前透露一些《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吗?

罗浩翔:《实施方案》分为“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工程”“名校创建倍增工程”两条主线。“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工程”是综合考虑“解燃眉之急、谋长远规划”两个要求,按照“紧迫项目优先、布点项目兼顾、成熟项目先上”原则,我们合理安排2020-2022年新建扩建公办学校攻坚计划,2020至2022年,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攻坚,在市辖区新建、扩建52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共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6.25万个。“名校创建倍增工程”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在市辖区现有8所名校的基础上,培育16所“质优+名师+名生+名气”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实现名校倍增。

记者:肇庆市以如此空前力度推动新建扩建这么一大批公办学校,有什么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吗?

罗浩翔:《实施方案》针对学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用地、资金、人员编制和机制等四个方面瓶颈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重点攻坚事项。

比如,学校建设用地攻坚事项,我们梳理出市辖区三年攻坚的52所学校中还有26个项目存在“征地进展缓慢、征地收地难”“学校用地为村(社区)集体用地办证报建难”“未按规划控规落实教育用地”“拆除老旧校舍重建难”等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坚持“一校一策”,相应提出“加快落实已控规用地征地工作、理顺村集体用地办证报建问题、容许拆除老旧校舍重建”等6个对策。

还比如,机制创新攻坚事项,我们计划借鉴深圳、东莞等地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制定肇庆市本土化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实行差异化生均用地面积标准,适当提高教育用地容积率,找准学校建设模式与集约用地之间的最优方案。同时,探索优化中小学项目立项和建设审批流程。

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旧校区通过新建综合楼完成了扩容提质。图为扩建后的黄岗小学。郑明春 摄

记者:能介绍一下“名校创建倍增”工程吗?“名校”与“优质均衡”有冲突吗?

罗浩翔:我们坚持以群众认可为目标,初步界定“名校”须具备“质优+名师+名生+名气”四个特征。“质优”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名师”就是学校有名师,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名生”就是学校有“名”学生,主要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各有所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名气”主要是指学校有名气,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较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市辖区符合上述四个特征的“名校”不多,在扩容增加学位供给同时,亟需创建一批名校,以名校倍增带动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声誉。

“名校”与“优质均衡”不相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出“名校创建倍增”工程的出发点,就是解决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不足、发展不均衡问题。通过创建更多的“名校”,可以提供更多优质学位,进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比如,我们正在探索省内名校、肇庆中学及端州区优质基础学校跨区开展集团化办学,与新建学校或原生源不佳、质量不优的学校搭配组建教育集团或联盟,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联盟+”等方式,通过“共享、融合、流动、共赢”等举措,发挥名校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将优质教学、评价和管理经验复制到集团或联盟学校,带动新校、弱校加快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记者:实施“名校创建倍增”工程,肇庆市教育局还有什么重要抓手?

罗浩翔:我们实施“名校创建倍增”工程主要有五个途径:一是强化肇庆中学名校品牌。在新建肇庆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基础上,计划实施肇庆中学布局调整工程,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肇庆中学在校生接近1万人,在校人数倍增,实现“再造一所肇庆中学”目标。

二是集团化办学打造名校。探索省内名校、肇庆中学及端州区优质基础学校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联盟+”等方式,跨区开展集团化办学。

三是探索公办民营合力创建名校。积极发动在辖区新建住宅区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在肇庆市有投资项目的大型企业组建公益教育基金会,在肇庆市辖区选取若干所学校,以公立学校委托管理的方式,委托教育基金会承办运营。

四是高起点打造名校。推动若干学校高起点办学,确保“建成一所新学校、打造一个新品牌”。

五是引进品牌打造名校。主动对接国内或广州、深圳等省内先进地区,引进知名教育集团或机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特色名校品牌,独立创建若干所名校。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王雯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