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冬梅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在新洲小学挂牌。福田区教科院郭其俊院长为工作室授牌,聂俊青副院长致辞。挂牌仪式上,还举行了课题结题汇报以及“城中村联盟”研讨活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福田区新洲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郑冬梅,为国家级骨干、广东省优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市阅读推广人、福田区首席教师,同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其首创“宽语文教育”和“童心作文”,在《语文建设》《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等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杂志的封面人物。出版论著四本,指导八岁学生出版童书《小蜗牛去旅行》。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她的带领下,“郑冬梅名师工作室”从2014年的福田区特级教师工作室,发展到2016年的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两年一个台阶,至今发展成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也从最初的21位,发展到100多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科研攻坚、理论建树、实践示范和专业引领,为此,工作室还制定了三年整体规划,建设书香、知性、智慧、创新、公益团队,坚持读书思考、课题引领,实施“宽语文教育”的实践研究,坚持“名师讲堂”阅读推广、支教活动,开发语文特色课程,构建研究共同体,并实现成果辐射。
郑冬梅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教师不仅要自己修身、修心、修性,更要坚守三尺讲台,拥有草根教育人的情怀和教育梦想。最终,这种理念化作了工作室的标识一株可以漫园的“星星草”。
要成长为一株合格的“星星草”,首先要经得起“一课三磨”,提起工作室的招牌教研形式,很多老师都竖起大拇指,因为,在一次次磨砺的背后,是关心、呵护和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李江梅老师曾是一个连校级公开课都没有上过的年轻老师,这次,郑冬梅老师把她直接推上了区公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工作室发起总动员,不仅接受多方评课、多校磨课、还全程录像,经过12次的打磨,李江梅老师的公开课精彩异常,而今,她已经是南山区香山里小学的教师骨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中心,郑冬梅和老师们致力于“开放而有活力”的“宽语文”教育实践研究,努力开发“宽语文”和“童心作文”课程。为了传播工作室教师们的成果,工作室在原有的专题网站、博客、公众号、微信群、QQ群的基础上,增设直播室、“互联网+”等平台,扩大受众面。与此同时,郑冬梅名师工作室还将教育成果推向了“公益”,温暖着身边的家长和孩子们。
郑冬梅老师开发的“名师讲堂”公益课程,每月一期,在市少儿图书馆举行,每期三位工作室名师讲课,四年多时间53期,已经成了孩子们不见不散的好朋友。她开发的网络“宽语文读写365天”课程,保持每个工作日一位名师讲课,也已送出了201堂课。工作室还来到新洲、光明等社区,深入内蒙、海南等贫困山区送书送教,用阅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用书香润泽和滋养孩子们的生命,用智慧打造孩子幸福的人生。
郑冬梅常说自己是个“淘宝人”,她常说“要做自己,不要做别人的影子”。张梦霞老师在微信里经常发班上小朋友的童颜稚语,就指导她把这些琐碎的感受和随笔都搜集好,撰写并出版了一本《班级管理班级艺术》;钟艳柳老师非常喜欢写诗,就指导她写成了一本诗集《时光的礼物》;刘芳非常擅长主持和讲故事,郑老师就指导她写教育故事,整理成的书稿近期正准备出版……而她自己,也每天坚持用软件练习朗诵成语故事,目前已经是全国图书馆之夜的主持人。如今,工作室已汇编完成一套十二本拓展阅读校本教材和一套十二本童心作文校本课程。
郑冬梅表示,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共生共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因为在教育的路上,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