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双创研究蓝皮书深圳首发

读特记者 翁惠娟
2018-06-16 19:42
摘要

《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是全国第一本中国双创研究蓝皮书。

16日下午,在2018世界经济特区(深圳)发展论坛上,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次发布了《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

《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是全国第一本中国双创研究蓝皮书。该书由国务院参事王京生主编并作序,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执行主编。

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在序言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在“创”,基础是“众”,一“众”一“创”,催生了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众创时代。

就经济而言,双创改变着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正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

就民生而言,就业从来就是最大的民生,双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创业热情,对就业存量和增量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

就社会而言,双创成为继教育之后最有效促进社会流动的工具,为社会流动特别是中下层纵向流动提供了更多空间;

就文化而言,双创有利于把中华文化基因中的创新因素调动起来;

就政治而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要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率政府,双创的深入发展必然倒逼政府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影响而言,双创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贡献了解决世界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双创蓝皮书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指数构建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从城市的环境支持、资源能力和绩效价值的三个维度构建了“双创指数”评价模型,对中国100个城市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测度。蓝皮书指出,全国双创发展层次明显,呈现金字塔型。目前我国双创核心城市和枢纽城市较少,双创节点城市和潜力城市相对较多,多数城市双创发展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双创蓝皮书研究显示,区域“双创”呈现出东部强于中部,中部强于西部,西部强于东北的特征。深圳双创综合能力位居中国城市榜首。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集中了大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人才,资本市场活跃,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双创资源优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则具有产业密集型特点,是我国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双创环境和绩效优势显著;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整体的创新能力仍然偏弱。

★双创蓝皮书还从多个层级揭示了我国双创发展的特征,包括从“大”发展层面上的区域发展分析,到“小”区域视角下的深圳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专题研究,并探索了我国创客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双创活动新模式。双创蓝皮书在国际篇中探索了国际创新创业指数体系、国际双创城市(地区)排行、国际双创指数结构的对比分析,以及国际创新城市发展新趋势几个大问题,为中国双创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在总结全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双创蓝皮书提出两大策略——

一是突出城市地缘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各地需因地制宜,不宜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国家层面需实施城市带动协同创业、创新发展策略,联通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经济圈双创城市,实现城市发展优势互补,促进创业、创新高效发展。

二是探索创业、创新新模式,重点关注新兴领域。在创客培养方面,加强创客空间和多种平台的戏份,为更多优秀创客提供机会;在创业方面,重视双创复合主体与多元双创模式的双管齐下。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翁惠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