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机会不会对寿命有影响”
“建造城市是否应该保留旧的建筑”
“一个伟大的观点来自于个人思考还是与人讨论”
“对比分析李白的《大鹏赋》和杜甫的《雕赋》”……
这些令人脑洞大开的题目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省631综合测评考试。
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资格审查,6月12日,近18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综合测评考试,通过既贴近生活应用、亦需“脑洞大开”的创新题型考试,竞争180个录取席位(文科47人,理科133人),入围学生名单将于6月21日左右对外公示。另外,港中大(深圳)今年继续在广东实行“双轨制”招生,还会通过纯凭高考模式录取36人(文科11人,理科25人),即共在粤招生216人。
考试题目令人脑洞大开
631综合测评录取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入学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2018年,港中大(深圳)综合测评考试仍然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部分为中文写作、英文写作、分析题共三种题型;面试部分采用小组英文面试,六人一组。
港中大(深圳)综合测评考试的题库由全球专家出题,不仅在广东、浙江、上海、山东四个进行综合测评的省(市)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考题,同一考场的笔试、面试题也不相同,面试考场更是每小时更新考题,以保证题目的多样化和考试的公平性。
根据部分考生回忆,面试的问题中有“使用手机会不会对寿命有影响”“建造城市是否应该保留旧的建筑”“一个伟大的观点来自于个人思考还是与人讨论”等等。中文写作题中有的题目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要求对比分析李白的《大鹏赋》和杜甫的《雕赋》。英文写作题则更贴近生活,要求学生谈论给生活带来快乐的因素,或影响自己选择大学的人。笔试新题型分析题与广东地区的新形势息息相关,例如比较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硅谷地区近几年的发展与前景。
考生反馈题目难度不小
考生普遍认为,考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不会和高中所学知识脱节,却对个人的文化素养、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感悟和独立思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综合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在高考中没有涉及的或者比较难发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和综合理解分析能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从写作中,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思辨能力,除了考察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思想性,港中大(深圳)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对生活有独立的主见,有足够的思考。
2018年,港中大(深圳)在广东、浙江、上海、山东实行“双轨制”招生,即综合测评录取模式与纯凭高考录取模式并行。港中大(深圳)允许考生自由选择考场,6月12日当天也有部分浙江、上海、山东的考生来到深圳应考,2018年,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资格审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共有约4500名考生参加综合测评考试。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