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步入后补贴时代

读特记者 闻坤 文/图
2018-06-10 12:57
摘要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推动下茁壮成长,新能源车产量占比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也令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推动下茁壮成长,新能源车产量占比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也令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当然,用补贴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利有弊,特别是一些骗补事件的发生,让政府不得不思考“双积分政策”等更优的方法。专家预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两三年内平稳退出,让位于市场,让市场自由选择未来的发展路线。

随着整个产业步入“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产业链上、中、下游如何携手共进?产业链的竞争格局将会如何演化?产业投资趋势又将会如何?

近日,朴素资本联合新财富共同举办了“2018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峰论坛”,探讨“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机遇”。本次论坛聚集了经济学家、业界专家、投资机构、证券分析师,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非常优秀的企业代表,来共同把脉行业,探讨上下游协同的空间及并肩前行的方式,碰撞产业投资机会。

低端产能加速出清,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在宏观和行业分析方面,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展望了2018年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李宝华梳理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与政策,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邬博华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高工锂电(GGII)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探讨了氢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投资机会。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综合考虑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后的产业政策、国家战略,市场均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会。“后补贴时代”可能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期看,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交由市场这只“隐形的手”引导产业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普遍认为需要回归汽车发展本质,控制好成本、提高品质是关键。行业集中度提高,强者恒强,但也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高成本、低品质的低端产能逐渐出清,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后补贴时代”的环境下胜出,行业从“百花齐放”逐渐过渡到“寡头竞争”。而且,“后补贴时代”是在前期补贴基础下的发展,已经积累优势的企业仍需精细化运营,强化核心竞争力,来面对“后补贴时代”,甚至是无补贴时代的竞争,逐渐过渡到参与全球化竞争中。

在未来投资机会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不仅是未来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对现有环节的补充,前者比如燃料电池、固态电池,后者如湿法隔膜等的进口替代。朴素资本合伙人彭健认为,国产替代的高端材料、器件和装备,前瞻性技术以及智能驾驶是未来重要的三大投资方向。长江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邬博华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是两点:一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强运营类领域,如软包电池、热管理、高镍化等;二是全球化竞争下的中游制造商龙头。在政策大背景和市场容量下,中国要做到2020年保有量50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0%以上,则国际化市场是未来的重点突破领域。同时,这要求国内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把控成本的同时提高品质,在低成本下提升份额、高品质高技术拿下中端市场。

所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光明,“后补贴时代”加速了行业低端产能出清、强者恒强的格局,未来的投资机会仍然丰富多彩,部分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还在崛起中。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

从近期3年资本市场的数据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并购重组规模大于直接投资。据统计,2017锂电行业出现了多次并购案,平均12天出现一次并购,前十大并购合计达到285亿元。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进入2.0时代,以并购整合为主,横向纵向布局,强调产业链的协同作用。

细分领域产业链要做大做强,除了品质端优化、成本端控制,还需要做到行业标杆,用高标准的行业优势参与全球化竞争。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企业自身的优化强化,但更离不开企业对上下游的控制能力,并购整合替代被并购是做大的动力,也是行业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BMS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控制领域的优势地位,一般要求BMS企业以横向集成、纵向核心器件为突破方向。朴素资本已投企业中科华联也从隔膜设备制造商单条主线,扩充至覆盖下游隔膜制品生产两条主产品线,纵向布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中高端市场抢占份额。吉利商用车副总经理林啸虎先生从整车厂角度看供应链时,更关注经济性、方便性、定制性的需求满足度,比如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接受程度、充电方便提高客户体验度、不同场景的定制市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住美股份创始人王红梅女士总结,在“后补贴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家需要关注性格和价格的平衡、成本与利润平衡、技术与需求平衡,强调建立客户命运共同体。

但在面对企业跨界布局时,行业专家们建议看清各细分领域的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拉长产业链,应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客户优势、市场优势有选择性地布局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的协同作用。比如车企切入BMS领域是否能胜过第三方BMS企业,市场的观点并不相同。对于新市场的布局,如快充、无线充电、换电等,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运营成本、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布局。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投资2.0时代,以并购整合为主,重视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对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更丰富的机会。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