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对外开放……这场夜间人大记者会的8个关键词

澎湃新闻
2021-03-05 00:10
摘要

3月4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3月4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场约1小时的夜间发布会,澎湃新闻从张业遂的回答中梳理了8个关键词。

关键词1:人大立法工作

张业遂表示,去年人大工作的特点是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于立法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订法律2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

关键词2:新冠疫苗

张业遂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

面对疫情,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也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国家行动起来,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贡献。

关键词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张业遂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探索形成并且不断完善发展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关键词4: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张业遂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关键词5:脱贫攻坚

张业遂指出,中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指标,它既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也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总的看,中国的扶贫标准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银行2015年确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

下一步的重点是,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包括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长期培育和支持,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搞好后续帮扶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关键词6:国防开支

张业遂强调,中国的国防开支总体上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保持国防开支适度稳定增长,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履行国际责任义务,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中国的国防开支是公开透明的。中国在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国防开支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7:对外开放

张业遂表示,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跟过去一样重要。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关键词8:中美关系

张业遂指出,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一贯主张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断供、脱钩损人害己,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抗疫、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广泛领域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加强沟通、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编辑 关越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