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唤醒”深圳年轻妈妈
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2018-06-08 21:44

生物治疗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制备干细胞。

8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该院南院区神经科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神经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近期为昏迷近3个月的陈女士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唤醒”了这位因突发疾病陷入昏迷的深圳年轻妈妈。

“这两个多月来,她就这样一直躺在病床上,一直睡着,不管怎么叫她都醒不过来,就像被阻隔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回想陈女士的病,她的家人还是后怕不已。

深圳陈女士是一位有两个小孩的年轻妈妈。去年12月中旬,陈女士在出现言语行为异常1天后陷入昏迷,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在使用了所有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血浆置换等等措施之后,陈女士的病情依旧无好转,一直处于昏迷和四肢瘫痪状态。

干细胞收集、制备、应用过程。

今年2月28日,陈女士被转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神经科。主诊的王艺东教授根据陈女士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诊断陈女士所患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的一种类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这种病是一种少见病,而且陈女士的病情还是属于极重型。”王艺东介绍。

在征得陈女士家人同意后,王艺东决定给陈女士尝试新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经过每周1次、共计4次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陈女士逐渐清醒,能简单发音和应答,僵硬的双上肢能按照指令完成一些动作,完全瘫痪的双下肢也开始有活动的迹象。复查磁共振(MR)检查显示,脑和脊髓的病灶已明显缩小。

“不仅睁开眼睛了,脸上开始有表情,手也能够慢慢活动了。”家人欣喜的是,陈女士正在不断恢复好转中。

王艺东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机理较多,主要包括修复或替代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释放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细胞存活;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促进内源性神经新生、血管新生、突触发生等。

显微镜下的间充质干细胞

王艺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有不少疾病目前都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甚至完全没有可用的治疗措施。干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在治疗难治性神经疾病中取得成功的方法,目前,已有超过10种难治性神经疾病(包括肌肉疾病)通过常规治疗结合干细胞移植取得较好疗效。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因为其独特的性能和极高的安全性成为最适合临床治疗的干细胞,国际上批准临床应用的干细胞产品几乎都是间充质干细胞。经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还没有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研究报道,本病例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说是首例,而且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出现。

王艺东还表示,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但他更希望看到在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如脑中风等)的治疗中发挥神奇作用,造福更多患者。他表示,此后将继续致力于这一医学领域研究。

另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物治疗技术中心主任吴燕峰主任技师介绍,干细胞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有望解决重大医学难题,帮助人类实现修复组织和治愈终末疾病的梦想。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是国家研究资源投入的重点领域,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方面有着深远历史和雄厚实力。早在上世纪末,该院就开展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疾病,并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15年,该院生物治疗技术中心的干细胞生产环境获得GMP认证,并获评广东省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目前,其中心库存的各类干细胞可供约1.5万人次的临床研究使用。2017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为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

据了解,依托生物治疗技术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个学科相继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心肌梗死、难治性脑脊髓病、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