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非遗馆文化大讲堂第一期开讲。原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一级作家南翔到场,分享了自去年开始采写的“中国手艺人”系列作品过程中的种种趣事与感想。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纯手工艺术活正在不断消失。在南翔探访过的中国手艺人中,有从事农具制造的深圳松岗的文叔,有善于中药辨伪与中药炮制的大药师黄文鸿,有承传国内名茗“恩施玉露” 手工制法的制茶师杨胜伟,还有曾登上央视《大国工匠》的中国宣纸捞纸工周东红,他捞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到一克……那些与吃穿住行相关的匠人手艺人尤受南翔关注,因为“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至今,南翔已采写过近十名中国手艺人,采写沟通过程经常长达数月之久,他认为,充分细致的采访和交流感知到的生活经历,对于写作至关重要,这也成为了他在教导学生时的一门“必修实践课”。
“那些上了年纪的手艺人,我不仅要写出他们的技艺,更要写出他们的沧桑,他们的故事承载着共和国的线条”。南翔为散落在民间,渐行渐远的“汉声”——中华传统手艺钩沉,亦为一代或几代人的沧桑留证。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