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书《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发布暨座谈会在京举行。该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书中分享了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讲述了中国人自己的改革故事。在出版后不久就登上了“中版好书榜”。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斌等是本书作者,他们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是中国学者立足中国的实践发出的中国声音。书中从执政党、思想路线、改革方法、价值观等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讲述了中国改革的成因,分享中国改革的智慧,传递中国改革的自信,在众多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文化作品中具有鲜明特色。
本书是通过国际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好书,书中利用了很多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数据资料,学者们以扎实的学术素养深入浅出地进行学理式阐释,通俗易懂地讲出了改革智慧的故事。
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张作珍介绍,《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是该公司今年重点打造的主题出版图书,与同类书相比,这本书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其一,不同于外国人以西方现代化为衡量尺度,这本书把改革开放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方法和战略布局之统一,做到了中国的改革故事由中国人自己讲述,十分接地气;
其二,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中国改革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成功,本书从政治哲学角度来探讨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概括成了“十个一”,即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种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种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一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内生动力——每一个中国人凝聚而成的磅礴力量,一种精神——勇于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一种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一条道路——扎根国情的中国道路;
其三,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外国名人对中国改革的评价,让我们通过这些人的眼睛来审视中国的改革开放,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指出:“当我坐在鸟巢的座位上欣赏闭幕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等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而我们则忙着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侦察机,差异已经开始显现……我很不情愿地对我女儿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们认真检视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一书立足新时代,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哲学思维透视中国改革,把握中国改革成功的逻辑,既能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思路,也能帮助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精准把握时政大趋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读性和现实意义。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