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商局日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广东全省今年企业开办时间要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其中,试点的深圳和广州黄埔要在9月底前落实到位,其他地市12月底前到位,鼓励各地创造条件往前赶。
企业开办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营商环境好坏的一个指标。据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开办企业效率第一的是新西兰,仅一个程序耗时0.5天,香港是2个程序1.5天,新加坡则是3个程序2.5天。而中国总体水平是7个程序,耗时22.9天,可见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差距是短板,也是改进与上升的空间。今年5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采取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的动力。按照《意见》要求,2018年年底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天减至8.5天以内, 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8.5天目标。5月17日,《意见》正式发布,在各地引起热烈响应。如今,6月刚刚过去几天,广东省就自我加压,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广东省力争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最新实践与具体体现。
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走在最前列,是深圳义不容辞的担当。在更早前的今年1月,《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在深圳开办企业仅3步,1-3个工作日可拿营业执照,经过推动商事登记与银行开户衔接,银行开户时间也缩短至5个工作日。深圳先行一步的改革创新,为全省乃至全国性的相关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现在广东省将深圳列为两个试点之一,既是因为深圳有了良好的改革基础、创新的潜质,也充分展现出对深圳的信任。深圳当再接再厉,通过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锐意改革,赶超世界先进,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契机,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更多可复制的探索。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的是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与权力限制,释放出更多市场活力,便利的是企业开办者,拓展的是经济发展空间。从中央到省、市及各级地方,改革措施紧锣密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业创新氛围渐成气候,必将迎来又一个“双创”的春天。但须提醒的是,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了,并不等于说对企业的监管会放松。“宽进”与“严管”并举,才能通过前者扩大就业、助长新动能、推动结构升级,同时通过后者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进而保证经济既有活力,又平稳健康。在此意义上才能踏踏实实地说,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了,创业者们成为企业家的机会就会更多了。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