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政党领导人:相互学习借鉴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记者 方慕冰 周元春 杨丽萍
2018-05-29 07:59
摘要

“深圳是观察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窗口,也是一座富有远见的未来之城。”

“深圳是观察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窗口,也是一座富有远见的未来之城。”28日,多个国家政党领导人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对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举办城市深圳,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类似感叹,在他们的讲话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今天,中国正在世界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绿色发展不断贡献新的智慧,而他们也期待通过与中国更多地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与学习,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中国与日俱增的全球影响力有目共睹”,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约翰·巴切特认为,当今社会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全球供应链不断形成,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随着中国日益繁荣发展,其在世界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见,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为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印象深刻,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了很多优秀方案。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党主席沃伊捷赫·菲利普说,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证明自己是一个经受住历史考验的政党,也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的政党。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也成为国际政治上一股有影响力的力量,为全球治理不断贡献新的智慧。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是一个奇迹。”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阮春胜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对世界和平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非常赞同中国提出的很多改革措施,“改革永远在路上,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圳是一座富有远见的“未来之城”

巴切特用了两个关键词来描述深圳:令人震惊,难以置信。“深圳是观察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窗口,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深圳在短短30多年之间,从当时30万人口发展到今天近2000万人口,人口的增长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更为可贵的是,虽然是快速成长,但深圳的规划却是井然有序并富有前瞻意识,实施了很多创新政策,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未来之城’。”

虽然是第一次来深圳,巴切特却对深圳在美国的友城如数家珍,“休斯敦、亚特兰大、西雅图都是深圳的友城,缔结友城对于加速彼此人民之间的了解富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友好关系衍生出来的人文交流、经贸往来对于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创造和平的世界环境都是十分珍贵的。”巴切特认为,不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的交往最终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用心交流来实现。

“这是一座在欧洲都不多见的绿色城市,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非常遗憾在深圳的时间太短了。”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惊叹于深圳的绿化水平,园林设计、绿化景观都是国际领先水平,“绿色经济富有远见,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深圳在绿色经济驱动发展领域创造了很多经验。”

深圳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政党的未来源于更多新鲜的血液,如何发展更多年轻共产党员?格里菲斯认为,务实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英国有一些青年组织,他们关注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英国共产党通过为这些组织提供建议和指导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共产党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格里菲斯眼中,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植根于马克思关于如何改变社会、如何实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理论之上。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应用于中国发展的实践当中,所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与格里菲斯有同感的还有南非共产党政治局委员本尼迪科特·安东尼·杜克·马丁斯。他说,“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读特新闻+】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要运用新技术占领新阵地

“我们期待通过研讨会,和世界各国政党一道,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交流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在28日举行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结合光明日报社的做法,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三点看法。

一是彰显理论特色。张政表示,光明日报社具有利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好创新理论宣传的优良传统和厚重积淀。“我们将进一步突出理论特色,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运用上有新的收获。我们既讲怎么看,也讲怎么办,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正使马克思大众化理论落到实处,外化于行。”

二是锐意改革创新。张政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锐意改革创新,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他介绍说,光明日报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一直遵循有的放矢、言之有理的原则,这样的报道既有逻辑的科学性,也注重呈现的生动性。“要多用鲜活语言,多用身边事迹,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动之以情,论之以据,以真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张政建议。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张政提出,截至2017年12月,统计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5.8%,超过亚洲和全球的平均水平。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新机遇和重要抓手。“人民群众在哪里,我们的理论宣传就在哪里;读者群在哪里,我们的理论服务就在哪里。在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要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及时运用新技术,主动占领新阵地。”

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阮春胜:以科学客观精神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一个天才,但他仍然受到时代的局限,不能要求马克思代替后人去思考并解决他那个时代并没有出现的问题。”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阮春胜在28日举行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并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马克思主义者要以科学客观的精神,结合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阮春胜说,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丰富的理论知识宝库,虽然历经风云变化,却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从物质生产的规律出发,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生产与发展的关系,把哲学理论与人的生产活动紧紧结合在一起,不仅用于解释世界,同样适用于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揭示了在商品生产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并指出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深刻矛盾,资本主义越发展,这个矛盾就会以不同的形式越发显现出来,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这个矛盾变得更加不可调和。

“马克思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思想将与人类共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也将长存。”阮春胜说,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在汇聚起社会主义最美好的人文本质和价值,比如确保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令人信服的科学学说,更促使我们努力建设一个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社会。

阮春胜认为,研讨会在深圳举办非常有意义,因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先行区。他说,深圳神奇的发展,源于中国对发展新模式的渴求和努力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大胆运用和实践,既具有中国特色,也符合人类客观发展趋势。

古巴共产党中央国际部涅维斯·埃尔南德斯:开展政党间对话与合作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古巴共产党中央国际部涅维斯·埃尔南德斯在28日举行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社会主义建设不是海市蜃楼,而是一条充满复杂性的道路,但毫无疑问,它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涅维斯·埃尔南德斯发言时点赞中国的改革开放。她说,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让中国具备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平衡、稳定、持续发展,还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

涅维斯·埃尔南德斯认为,中国与古巴两国开展政党间的对话与合作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不仅是一种政治互信,更有利于加深相互之间的友谊,从而推动两国关系以更加互利、可持续的方式向前发展。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记者 方慕冰 周元春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