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由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主办,光明新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深圳市十佳群众粤剧粤曲唱家评选暨光明新区第四届粤剧艺术周活动在光明新区文化馆会堂举行,其中,十佳群众粤剧粤曲唱家评选进行复赛环节。
74岁的黄竟威带来粤曲独唱《再进沈园》
16强诞生将于6月16日争“十佳”
深圳市十佳群众粤剧粤曲唱家评选活动自2016年创设以来,每年举行一届。前两年已经评选出两届十佳群众唱家,在深珠港澳粤剧粤曲交流展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推动粤剧粤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还带领评选出来的十佳唱家组建“深圳市群星粤剧粤曲艺术团”,在全市十个区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发现、培育人才,为粤剧艺术培养观众。
今年,为了进一步发现深圳优秀的粤曲唱家,推动深圳粤剧粤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和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联手,将光明新区粤剧周和深圳市十佳群众粤剧粤曲唱家评选联合举行,受到粤剧粤曲界的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市的粤剧粤曲唱家报名。经过前期复赛评选,共有36组、46名粤曲唱家进入复赛环节。
当天,选手们通过独唱、对唱的方式,带来各具特色的粤曲演唱。8名来自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粤剧粤曲著名唱家、音乐家、编剧家冯刚毅、黎佩仪、陈仲琰、萧柱荣、杨春花、冯锦汉、陈子和、黎宛红担任评委,最终评选出了文丽梅等16组唱家,进入6月16日举行的决赛评选。
国家一级演员、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粤剧名家冯刚毅,担任本次评选活动的评委会主任。他说,十佳群众唱家评选活动是一个打造粤剧粤曲艺术群众基础的良好平台,群众唱家之前是在台下看专业唱家唱,现在上台自己唱、自己演,这会大力推动群众粤剧的发展,同时也对专业粤剧粤曲演员的艺术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肖春生带来粤曲独唱《碧海狂僧》
群众粤曲唱家难得的展示舞台
在专业舞台上演出,对于很多群众粤曲唱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卫宝琳、卫宝鸾姐妹俩一起带来了粤曲对唱《怒劈华山》,虽已是70多岁高龄,但神采奕奕完全不显年龄,唱起粤曲气势也不输年轻人。72岁的卫宝琳说,姐妹俩都喜欢粤曲,但她平时很少有机会登台,她平日在公明,妹妹在罗湖、福田活动,离得远,上次姐妹俩一起唱粤曲还是2016年光明文化馆新馆开馆时。这次评选,姐妹俩终于再次同台共唱一曲,也是难得的相聚。“每年深圳粤剧周时,爱好者也能上台,大家都跑去唱,就是想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现在有了十佳评选活动,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文渊、文丽勤带来粤曲对唱《光绪皇情暖珍妃》
60岁以上选手占半数 专家盼青少年加入
本次进入复赛环节的46名粤曲唱家中,年龄最长的有74岁,最年轻的则为38岁。其中,70岁以上的选手就有10名,60岁以上的则占了约一半,这样的发展形势让专家们感到担忧。
长期关注、推动粤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的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杨素贤说:“如何将粤剧粤曲艺术年轻化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研究的课题。粤剧是岭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华人中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广东是粤剧重镇,深圳有良好的粤剧群众基础,又毗邻香港、澳门,粤剧进校园、粤剧艺术普及传承工作任重道远。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更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予更多关注,支持社会组织配合政府做好粤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
为了不断吸收新生力量,推动粤剧粤曲艺术年轻化,本届活动将邀请进入决赛的优秀选手代表以及历届“十佳群众粤剧粤曲唱家”携优秀剧目,于5月30日在光明新区公明楼村小学举行“粤剧粤曲艺术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少年儿童能了解、接触粤剧粤曲,进而喜爱和参与进来。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