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工地 3D打印建筑模型 深圳政府工程项目越来越“智慧”
读特记者 张程
2018-05-24 07:54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刷脸入场、无人机巡航、3D打印、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最新最炫的“黑科技”都派上了用场。记者日前在市建筑工务署举办的一场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因广泛运用多项新技术,深圳的政府工程项目越来越“智慧”了,建设质量、工作效率、工程技术含量都大大提高。

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现场举行的“政府工程智慧建造公众开放日”活动上,市建筑工务署发布了一系列政府工程“BIM+智慧”建造成果。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工地,人脸识别“刷脸”进工地智能打考勤,无人机巡航查勘工程进度,3D打印呈现建筑全景,身临其境的VR体验式安全教学、BIM建筑信息模型等高新技术纷纷“上阵”,整个项目被打造成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工地”。

记者注意到,科技的魔力使工地也变得“人性化”。由于天气炎热,建设现场难免会出现一些扬尘,工地上的喷淋装置经过指标检测后会自动开启,为挥汗如雨的建设者降尘消暑。

“智慧工地是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植入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处,并互联起来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市建筑工务署副巡视员黄起告诉记者,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灵活性、效率和响应速度。同时,智慧工地也是政府工程在建设中探索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为例,该项目作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具有单体数量多、造型复杂、钢结构安装难度大等特点。市建筑工务署将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在三维信息模型上,数据互联共享,提升项目在人工智能管理、协同办公、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施工管理。

据了解,建筑业中极具革命性的BIM技术,目前已被我市多个大型公共建筑用于进行设计和施工管理。它通过建立五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加工序、成本),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集成应用,具有三维可视、管理协同、快速算量、精确建造等特点。“BIM+”则是以此为核心,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探索。黄起透露,在由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的政府工程项目中,目前有45个开展“BIM+”应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已进入常规化应用阶段,包括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扩建工程、学府医院、莲塘口岸等民生项目。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