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深圳的绿肺

读特记者 石义胜 杨丽萍 实习生 赵俐苇/文 王小可/图
2018-05-22 08:01
摘要

截至目前大鹏新区累计推出了16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举措,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半岛的生态环境。

大鹏优美的海岸风景,吸引了我市及周边地区的游客纷纷前来游玩。

森林覆盖率76%,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市的70%、全省的26%,空气质量优良率97.5%,PM2.5年均值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三年全省夺冠。大鹏半岛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绿肺和后花园。

深圳在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守护好自己的城市绿肺?2011年年底,深圳设立大鹏新区,她不但是全市唯一一个不考核GDP的区(新区),还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成为全市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区级改革方案,截至目前大鹏新区累计推出了16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举措,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半岛的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不以GDP为标准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样的?它能实际评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吗?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体系表,给出了肯定、有力的回答。

通过对林地、城市绿地、湿地、景观水、饮用水、近海海域、沙滩、大气、珍稀濒危物种、古树名木等10类自然资源资产数据进行采集后,大鹏新区建立资产质量与价格之间核算关系,借助计算机建立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平台,全面记录一定时期内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消耗、恢复或增值活动情况,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科学化管理。

据介绍,在已构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2015年度的核算与负债表编制成果的基础上,2016年大鹏新区各项自然资源资产经核算后,实物量价值为321.00亿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445.96亿元。

“由于景观水质提升、水库蓄水量增加、林木密度增加等原因,2016年自然资源资产总价值相较于2015年增加约40亿。”大鹏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鹏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空气优良率由90.2%提升到97.5%,PM2.5年均浓度由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4.5微克/立方米。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已经成为大鹏的一张名片,也吸引了全市及周边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去年,新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分别突破1千万人次和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8%提高到69.2%。

创立生态补偿制度,调动原村民生态保护积极性

大鹏半岛位置特殊,处在“生态控制区”、“核电安全区”、“高压走廊区”、“油气设施安全区”、“水资源保护区”的特殊格局下,原农村集体土地和山林限制开发,集体经济难以发展。

为了让原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办法》明确了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大鹏半岛原村民发放生态保护专项基本生活补助,直接受惠原村民1.6万人,辖区原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2万元。更重要的是,同步建立了生态保护、生态补助、违建查处、配合重大项目建设等有机联动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保护生态的最大公约数。

“领了补助,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原村民戴剑光说,以前,村民往往都到山上砍伐树木,然后再违规种果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后,情况有了直接的改观。“谁违反了生态保护政策,补贴将被取消。”

生态补偿政策得到了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原村民的积极拥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原村民和本地居民多次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监督,参加突发山火救援、配合污水管网建设、自发组织环保志愿者队伍等,成为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只重要力量。

发动社会组织,打造生态文明社会共建机制

在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合唱。

“潜爱大鹏”是大鹏新区管委会和磨房网共同发起的民间珊瑚保育组织。在“潜爱大鹏”成员沈晓鸣看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实现珊瑚保育的有力保证。

“我们通过海底作业、科普教育和宣传展示等,为珊瑚礁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沈晓鸣介绍,截至2017年12月,“潜爱大鹏”在大鹏海域共计投放了68座珊瑚礁,13600株珊瑚苗,海底渔网清洁行动共清理11.5万平方米面积、总重量超过两百公斤各种海洋垃圾。

在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举办期间,大鹏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合作设立了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全力支持生态修复和生态公益,引导、培育民间力量成为生态保护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新区已经拥有各类环保志愿者队伍112支,拥有国内最大的珊瑚保育志愿者组织,在册义工超过千人,核心潜水员义工超过200人,义工来自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大鹏半岛如一块绿宝石牢牢镶嵌在南海之滨,成为深圳的生态基石。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杨丽萍 实习生 赵俐苇/文 王小可/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