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培拉是什么?来看中央美院在大芬的展览就知道了
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通讯员 张可 文/图
2016-07-25 04:32

P7221200

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深圳大芬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承办的“周而复始”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于7月22日下午在大芬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200余幅,全部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学生及学员创作,已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马利艺术馆、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威海半岛美术馆、山东晋中学院美术馆等地作了巡展,此次在大芬美术馆展出已是全国第七站,接下来将前住内蒙古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等地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董长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元、广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刘颖悟及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徐文涛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DSC_34633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董长侠在致辞中说,这次展览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而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正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元,作为油画专业重要的学科代表人,他在央美油画专业的从教工作中,对油画语言及绘画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中国的油画教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展览,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与大芬美术的一个交流,相信会对大芬的油画和美术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QQ图片20160722164631

张元教授介绍,丹培拉绘画体现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精神,今天,把几百年前的古老的绘画技术拿出来审视和研究,不仅是技术上的和视觉效果上的需要,其意义在于观念上的新趋向,是对流行的实用主义审美的反思。

2J6A8586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为什么要对这一古老的绘画技法进行如此深入的研究?张元教授给出了答案:我们的时代有照相机,非但有照相机,还进入高清晰数字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的绘画总是把自己往一个光学物体机器的状态上去做追求和训练,那是对绘画意义的偏离。绘画的意义更在于人性,而人性是有区别的,这种人性的差异和区别可以在绘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艺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一个技术过程。高超的技艺也会令人敬佩或者赞赏。但如果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表现,而没有一种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来支撑自己的绘画,这个绘画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有生命力的艺术,它一定是人性本质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种升华。所以说,希望我们的艺术家多从精神层面去考虑绘画的传达,这也是我们需要“丹培拉”的理由。

IMG_2387

张元表示,对于丹培拉绘画的研究和实践,这次画展只是一个开始,在明年还将以专题的方式立项,与深圳进一步合作,把采风、写生与画展结合起来,使丹培拉绘画研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同时推动大芬美术的发展,助力大芬美术产业的转型升级。 

读特新闻+

周而复始展·序

马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兼油画系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丹培拉”(Tempera)不是地名,不是人名,它是一种绘画技法,以含有水、油成分的乳液为媒介剂,有不同的种类。

丹培拉是油画(油彩)的前身,许多西方绘画名作都是用丹培拉的材料和方法画的。后来,油画之所以取代了丹培拉,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手段,其原因大概不离“多、快、好、省”的实用原则。油画的操作显然比丹培拉容易,保存也便利得多,其油膜所形成的釉面很诱人。一方面,加强了色彩的层次;另一方面,由于釉面的透明层所产生的折射,造成了幻觉空间感。

有了釉面就像瓷器,没有釉面就像瓦盆。比丹培拉更早的绘画材料胶彩,是水性的,我们现在常用的水彩、水粉属于此类。油画的不可逆、干燥后色层的坚固无疑是巨大的优势。但是,优点总是和缺点同时出现。

丹培拉是介于油画和胶彩之间的,这是从效果上说,也是从媒介剂的角度来说的:油画用油,胶彩用水,而丹培拉是水和油结合的。丹培拉有油的成分,也有釉面,但不像油画那样光亮,它的光泽是收敛的,类似于包浆,而不是漆膜,不注意就看不到。

丹培拉的缺点不少。首先是操作程序复杂,若是户外写生几乎不可能,前期准备也是耗时耗力,作品完成后画面娇嫩,对保存条件要求高。丹培拉的不方便,既在其手工,又在其多层罩染的间接的绘画方法,因为含水而干燥较快,不会吸油,较适合多层画法。让每一个色层都能起到必要和必然的作用,是丹培拉的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与覆盖式的修改有本质上的不同,它要求在绘画的过程中做更多的分析和预判。

作为古老的绘画手段,按理说早该被淘汰了,它怎么能够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大家都忘了吗?透明与不透明、半透明是可运用的表现语言。丹培拉的质地细腻、温润,用一个冠冕堂皇、不犯错误的比喻,那就是丹培拉的质感很像“玉”。而对玉的喜爱是中国人最独特的审美,丹培拉虽然不是玉,却有着与玉相同的视觉效果。丹培拉绘画由于审美上的暗合会更便于我们的理解,让我们从与西方审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发现和利用丹培拉的可能性。

与油画的模仿再现对象的能力,直接地描绘和表达,方便、牢固的实用主义的选择不同,丹培拉的“玉”的审美是理想主义的,是不卑不亢的,是讲求中道的,讲究分寸和度量的。即使是再过几十年,绘画也未必消失。反方向的发展也是一种可能。越是科技水平,自动化、工业化、电子化、信息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与身体关系密切的、个人的、静态的,其价值才能越来越彰显。因为绘画不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不是可以不断复制的,不是追求确切无疑的,而是由此及彼的、感觉的、感悟的,由感悟而思虑的。实用主义自然“实用”,理想主义心怀“理想”,各有所谓,各有所为。丹培拉有许多种,理想也有许多种,没有唯一。

丹培拉用古老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新的可能性,在新的可能性中,我们有可能发现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新的理想。

这是我们需要丹培拉的理由。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