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河源上村村:教育帮扶助力文化脱贫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朱洪达 文/图
2021-02-22 18:53

开学啦,河源市上村村的“村民文化讲习班”也要开课了,村民和孩子们都翘首以待!据悉,上村村的村民文化讲习班,从发动机原理到垃圾分类,从宇宙飞船到菌菇种植,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讲。去年7月开启以来,备受欢迎,已成为上村村的孩子们周末不可或缺的课堂,也成为该村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标签。

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在河源市区边上,是水库移民村、革命老区村,革命先烈罗焕荣的故乡,省定贫困村。2016年始由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大鹏新区驻上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旭军称,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扶贫等一系列措施,上村村在经济上脱贫之后,他们从去年七月始,重点推出文化扶贫,每周末在村下辖的围子小组、下村小组、学前小组、水口小组等四个小组文化站,轮流开办“村民文化讲习班”,动员村小学的老师、回乡大学生,以及来自大鹏新区烟草专卖局等单位的党团青年员工来此讲习,每周末四场讲习,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上村村的村民。

上村村的文化讲习班,起源于村民及帮扶者们对于“可持续脱贫”的追求。上村村离城区近,又是全省第一批试点“红色村”,经常会接待一些前来旅游和学习的团队。在一次交流中,黄旭军发现,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村里的孩子显得眼界窄,知识积累也嫌单薄,村民对党的政策也不够了解,这让他十分心疼。要想实现可持续的脱贫,一定得从思想观念与文化实力上下功夫,要把“世界”请进来,利用周末时间给村民和孩子们补课!他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上村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们的热烈支持。

上村村小学校长陈秀如就是村民文化讲习班的忠实拥趸。她解释称,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周末上下午共四场讲习,在围子小组、下村小组、学前小组、水口小组等四个小组文化站轮流进行,刚开始参与讲课的是村小的三个老师,以及在附近教育机构聘请的老师,去年暑假时,村里有大学生回乡,黄旭军就动员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讲课。与此同时,他还对接大鹏新区烟草专卖局的党团青年职工前来讲习,至于讲习内容,都是结合老师的特长和孩子们的需求来安排,比如上学期就讲了国学、书法、美术等等。来自大鹏新区烟草专卖局的老师们还陪着孩子们一起上手工课,研究汽车发动机的原理、电是怎么发明的、垃圾分类要如何做等等,既接地气又开阔视野。陈秀如称,起初村民们是想着周末娃没地方去,很乐意送娃来听课。后来,主动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因为要讲课本之外的东西,这也倒逼着学校老师得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得不停地学习,老师的知识水平和视野也见长。

村民罗运光对记者说,这个讲习班办得非常好,他孙女每个周末都吵着要来听课。村民罗光明称,以前村民在微信群里大多是东家长西家短地说说琐事,骂骂村干部,开开玩笑,现在微信群里却更多地在讨论上课的内容,非常有意思。在埔前镇中心小学念五年级的梁爽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或假期,她都会参加村民文化讲习班,尤其是上了书法班后,去年她和村里几个同学参加了源城区的小学生书法比赛,她还得了三等奖,非常高兴。

黄旭军称,这个讲习班其实是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作品,讲习班的文化辅导员、纪律管理员、信息管理员,都由村民担任。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有的做文化辅导,有的做信息收集,有的管理纪律。比如脱贫户陈珍以前当过幼儿园老师,她就当上了讲习班的文化辅导员,协助一起备课或讲课,大家在做讲习班的过程中,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都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据介绍,至2020年,上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2016年1.95万元上升至约133万元,贫困户年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6年的6408元上升至21714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90人如期完成“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和全面覆盖“八有”的脱贫指标,脱贫率为100%。与此同时,上村村还先后被定为全省第一批试点“红色村”、广东省文化旅游村、广东省卫生村、河源市党史教育基地、河源市文明村等。上村村党组织还获评“河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无不彰显着上村村的文化软实力。

黄旭军称,目前讲习班的对象主要还是学生,下一步希望能推广至全体村民,将我们党的政策、新农村理论、乡村干群共享共治管理模式等进一步宣传到位!还要在继续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的同时,从学业知识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出发,深化帮扶,为上村村长久有效脱贫打下人才基础。

编辑 关越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露锋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朱洪达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