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举行

读特记者 徐强 文/图
2018-05-13 19:29
摘要

时值第十四届文博会举办之际,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主办,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协办的“首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

时值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举办之际,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主办,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协办的“首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来自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筑建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海洋城市的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以及先进案例经验,并对深圳如何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建言献策。与会专家认为,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开放性的海洋文化一脉相承,这是深圳打造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所在,深圳需要继续发扬这种城市文化特色,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支撑。

城市文化特色助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按照国家赋予“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及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目前深圳正在积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何规划设计一个面向未来的海洋城市?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南海之滨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拥有特区、湾区叠加的绝佳区位。另外,丰富的海洋资源,极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深圳特有的优,这些因素都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WMA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巴塞罗那区域开发机构CEO威利·穆勒认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想要生活节奏慢下来、生活设施非常方便、生态环境月越来越好,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个城市是一个大都市,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生机的城市,有时候会存在一些矛盾,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深圳目前正着力通过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来找到这样的平衡点。他建议,在此过程中,深圳需要形成具有自己特性、自己性格的城市文化。比如,深圳具有十分开放和接纳的城市文化,还有创新和冒险的精神,在这一点上和巴塞罗那的城市风格相近,凭借这样的特点和优势,深圳可以加快与全球蓝色经济的融合,通过不断地向海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

深圳需要打造更多的亲海空间


香港建筑师理事会前会长、香港中文大学外聘教授林云峰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例,介绍了它们海洋城市规划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他介绍,这两个城市在规划中,都是尽可能的让市民更亲切海、更接近海。过去的规划,往往以车为重,把车行道修在海边,从而造成了人跟海分隔。现在这个思路需要改变过来,深圳有很长的海岸线,也有很美的海景,需要通过科学规划,打造更多的亲海空间。

威利·穆勒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对于规划师来讲,有责任更深入的考虑亲水城市岸边的这部分城市设计怎么处理,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能够看到水能够亲水,能够在水边有更亲水的感受,怎么处理?有很多矛盾存在,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才能处理。在这个方面,香港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可供深圳参考借鉴。

记者从会上了解,目前,深圳正在通过加快海洋新城(大空港半岛区)的建设步伐,推动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针对海洋新城市的规划,深圳将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未来的海洋新城将成为深圳展现海洋生态、海洋产业、海洋文化、滨海景观的代表性区域。据悉,海洋新城位于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北起茅洲河口,东面与大空港新城启动区国际会展中心相邻,南侧紧邻宝安综合港区一期工程,西至交椅沙,规划面积约7.44平方公里。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徐强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